昶公, 893976 (aged 83 years)

柯昶公画像
Name
/柯/昶公
Given names
昶公
Nickname
字汝明
Surname
Birth
Address: 江西省瑞昌县西上乡
Marriage
任职
Text:

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柯氏宗谱·二房改修总序》评其曰:“祖德宗功,此其最著者也。”柯昶曾在南唐李氏政权中任“都押衙”职,因此,柯氏后人一般称其为“押衙公”。在今日全国各地乐源成公世系柯氏祠堂中,均供奉有昶公牌位和塑像。

Burial of a father
Address: 颖公及其子俱葬大泥坑大壘(垒)巖(岩)下。
Death of a father
Death of a mother
Description
柯昶,字汝明,乐源成公曾孙,曾先后在南唐李璟、李煜朝出仕,官拜银青光祿大夫、殿前侍御史、都押衙、兵部尚书、防御使、上柱国。宋太祖赵匡胤举兵灭南唐时,柯昶任南唐左军招讨使、江州右翼指挥第一部都团将知兵马使,与胡则同守江州。后江州失陷,为夺回城池,他率部卒与宋将曹翰精锐战至最后一刻,追兵迫近,其誓死不降,终因寡不敌众,自刎殉国。宋太祖悯其死唐忠义,勅赐金首、朝服,赠金紫光祿大夫,以示旌表。
Description
朱汉回、张旭明主编《瑞昌县志》柯昶,字汝明,西上乡(今属乐园乡)人。五代吴顺义三年(公元923年)进士。初事唐主李璟,授殿中侍御史兼都押衙防御使;后事李煜,补左军招讨使,与指挥使胡则同守江州。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李煜降宋。次年三月,宋将曹翰率兵围江州。胡则对昶曰:“宋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我坚守于内,你速去募兵为外援,事或有济。”昶应诺归里,招得士勇五千余人,星夜驰救江州,兵未到而城已陷。昶励众曰:“我与胡指挥受命同守江州,今城破人亡,如停止不进,有负胡指挥;若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无憾。”遂率众而前。曹翰闻昶援兵至,统精兵万人阻击。昶因众寡不敌,败奔,翰驱铁骑追赶。至羊肠山,见追兵迫近,乃拔剑自刎。宋太祖闻其事,赐厚葬,谥忠烈,赠金紫光禄大夫。柯昶墓址位于乐园乡桥棚村东南方向800米处的燕竹湾九龙窝。墓为长方砖砌成的封土堆,长6米,宽1米,封土2.8米。墓前立有清代碑石一方。(见《瑞昌县志》第11页、391页、478页
Citation details: 11、391、478
Text:

朱汉回、张旭明主编《瑞昌县志》
  

  柯昶,字汝明,西上乡(今属乐园乡)人。五代吴顺义三年(公元923年)进士。初事唐主李璟,授殿中侍御史兼都押衙防御使;后事李煜,补左军招讨使,与指挥使胡则同守江州。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李煜降宋。次年三月,宋将曹翰率兵围江州。胡则对昶曰:“宋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我坚守于内,你速去募兵为外援,事或有济。”昶应诺归里,招得士勇五千余人,星夜驰救江州,兵未到而城已陷。昶励众曰:“我与胡指挥受命同守江州,今城破人亡,如停止不进,有负胡指挥;若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无憾。”遂率众而前。曹翰闻昶援兵至,统精兵万人阻击。昶因众寡不敌,败奔,翰驱铁骑追赶。至羊肠山,见追兵迫近,乃拔剑自刎。宋太祖闻其事,赐厚葬,谥忠烈,赠金紫光禄大夫。柯昶墓址位于乐园乡桥棚村东南方向800米处的燕竹湾九龙窝。墓为长方砖砌成的封土堆,长6米,宽1米,封土2.8米。墓前立有清代碑石一方。(见《瑞昌县志》第11页、391页、478页

Death
May 9, 976 (aged 83 years) Age: 84
Cause of death: 战死
Text:

宋祖悯公死唐忠义,勅赐金首、朝服,赠金紫光祿大夫,立庙祀之,命学士窦仪作《旌忠祠记》。庐陵欧阳修有《二忠传》,今载卷首。公卒开宝九年四月八日(公元976年5月9日),亯年八十有四。勅葬柯乐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疑冢十二,壬丙兼子午向,今有墓志存焉。

Note: 宋祖悯公死唐忠义,勅赐金首、朝服,赠金紫光祿大夫,立庙祀之,命学士窦仪作《旌忠祠记》。庐陵欧阳修有《二忠传》,今载卷首。公卒开宝九年四月八日(公元976年5月9日),亯年八十有四。勅葬柯乐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疑冢十二,壬丙兼子午向,今有墓志存焉。
Family with parents
father
mother
brother
灵公
brother
敏公
brother
德公
himself
柯昶公画像
893976
Birth: 893瑞昌县西上乡(今乐园乡)
Death: May 9, 976
brother
定公
brother
文公
brother
简公
sister
適李
sister
適袁
Family with 汝氏
himself
柯昶公画像
893976
Birth: 893瑞昌县西上乡(今乐园乡)
Death: May 9, 976
wife
Marriage Marriage
son
son
任职
Text:

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柯氏宗谱·二房改修总序》评其曰:“祖德宗功,此其最著者也。”柯昶曾在南唐李氏政权中任“都押衙”职,因此,柯氏后人一般称其为“押衙公”。在今日全国各地乐源成公世系柯氏祠堂中,均供奉有昶公牌位和塑像。

Description
Citation details: 11、391、478
Text:

朱汉回、张旭明主编《瑞昌县志》
  

  柯昶,字汝明,西上乡(今属乐园乡)人。五代吴顺义三年(公元923年)进士。初事唐主李璟,授殿中侍御史兼都押衙防御使;后事李煜,补左军招讨使,与指挥使胡则同守江州。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李煜降宋。次年三月,宋将曹翰率兵围江州。胡则对昶曰:“宋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我坚守于内,你速去募兵为外援,事或有济。”昶应诺归里,招得士勇五千余人,星夜驰救江州,兵未到而城已陷。昶励众曰:“我与胡指挥受命同守江州,今城破人亡,如停止不进,有负胡指挥;若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无憾。”遂率众而前。曹翰闻昶援兵至,统精兵万人阻击。昶因众寡不敌,败奔,翰驱铁骑追赶。至羊肠山,见追兵迫近,乃拔剑自刎。宋太祖闻其事,赐厚葬,谥忠烈,赠金紫光禄大夫。柯昶墓址位于乐园乡桥棚村东南方向800米处的燕竹湾九龙窝。墓为长方砖砌成的封土堆,长6米,宽1米,封土2.8米。墓前立有清代碑石一方。(见《瑞昌县志》第11页、391页、478页

Death
Text:

宋祖悯公死唐忠义,勅赐金首、朝服,赠金紫光祿大夫,立庙祀之,命学士窦仪作《旌忠祠记》。庐陵欧阳修有《二忠传》,今载卷首。公卒开宝九年四月八日(公元976年5月9日),亯年八十有四。勅葬柯乐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疑冢十二,壬丙兼子午向,今有墓志存焉。

Death

宋祖悯公死唐忠义,勅赐金首、朝服,赠金紫光祿大夫,立庙祀之,命学士窦仪作《旌忠祠记》。庐陵欧阳修有《二忠传》,今载卷首。公卒开宝九年四月八日(公元976年5月9日),亯年八十有四。勅葬柯乐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疑冢十二,壬丙兼子午向,今有墓志存焉。

Media object
柯昶公画像
柯昶公画像
Note: 柯昶公画像

柯昶公传记

柯昶,乐源成公曾孙,曾先后在南唐李璟、李煜朝出仕,官拜银青光祿大夫、殿前侍御史、都押衙、兵部尚书、防御使、上柱国。宋太祖赵匡胤举兵灭南唐时,柯昶任南唐左军招讨使、江州右翼指挥第一部都团将知兵马使,与胡则同守江州。后江州失陷,为夺回城池,他率部卒与宋将曹翰精锐战至最后一刻,追兵迫近,其誓死不降,终因寡不敌众,自刎殉国。宋太祖悯其死唐忠义,勅赐金首、朝服,赠金紫光祿大夫,以示旌表。

  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柯氏宗谱·二房改修总序》评其曰:“祖德宗功,此其最著者也。”柯昶曾在南唐李氏政权中任“都押衙”职,因此,柯氏后人一般称其为“押衙公”。在今日全国各地乐源成公世系柯氏祠堂中,均供奉有昶公牌位和塑像。

  现存《柯氏宗谱》不同谱本和《瑞昌县志》(1990年版)对昶公生平事迹记载如下:

1
清光绪乙巳年(公元1905年)《柯氏宗谱》
  

  昶公,行四,字汝明,谥忠烈。生唐昭宗大顺癸丑五月五日午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即五代南吴顺义三年)登进士第,官拜银青光祿大夫、殿前侍御史、都押衙、兵部尚书、防御使、上柱国。后补左军招讨使,除江州右毅指挥第一部都团将知兵马使,赐玺书勅牒,与胡则同守江州。值宋太祖混一天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四月,曹翰兵临江州,胡则私谓公曰:“翰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公家永兴,民兵素号強锐,公速归募兵为外援,事或可济,不然,俱死此,无益也。”公唯诺,归召子弟民兵,得五千余人,至是率以救之。未及,城䧟,则死。公励众曰:“我与则受命同守江州,今城既破,则亦被杀,于此止而不进,是负则也,忠义何在?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何恨!”遂拥众而前。翰闻公援兵至,帅精兵万人迎战公新集之兵,众寡不敌,遂败北奔还。翰纵铁骑追之,至羊肠山,兵溃㪚,左右无一人,矢石交集,公度不能自免,乃仰天大呼曰:“我唐大臣,世受国恩,本欲聚兵,以谋匡复,不意遽至此!”义不辱于骑卒之手,乃于马上拨剑自刎,首、剑俱坠地,骑卒争前取首而还。马负公长鸣,过羊肠山,有孕妇见之,大呼,公遂落马,故至今有“落马坳”、“马伏坵”之名。

  宋祖悯公死唐忠义,勅赐金首、朝服,赠金紫光祿大夫,立庙祀之,命学士窦仪作《旌忠祠记》。庐陵欧阳修有《二忠传》,今载卷首。公卒开宝九年四月八日(公元976年5月9日),亯年八十有四。勅葬柯乐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疑冢十二,壬丙兼子午向,今有墓志存焉。妣何氏,诰封夫人,生于唐昭宗乾宁五年戊午三月初二(公元898年3月27日)辰时,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癸未十二月初二(公元984年1月7日)亥时,殁塟大泥坑大垒岩山脚辛山乙向,有碑。生子二:祖、白。

  注:大顺癸丑,谱本有误,唐昭宗大顺年间(公元890年-891年)无癸丑年,应为“唐昭宗景福癸丑(公元893年)”;唐昭宗景福癸丑五月五日,即公元893年5月24日。除,任命,授职。右毅,谱本恐误,或为“右翼”。混一,统一。永兴,即今湖北省阳新县。帅,同“率”。羊肠山,今湖北省阳新县南部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交界区域的一系列石山。矢石,箭和垒石。不意,没想到,意料之外。遽(jù),窘迫;匆忙,仓促。亯,同“享”。

2
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柯氏宗谱》
  

  昶(公),行四,字汝明,谥忠烈。生唐景福癸丑五月五日(公元893年5月24日)午时。登同光元年戊辰(谱本有误,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干支为“癸未”)进士,官授殿前侍御史、都押衙。后同胡则守江州,城䧟,则死,公遂自刎,塟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癸丁加丑未向,有碑志。娶何氏,殁塟大泥坑大垒岩山脚辛山乙向,有碑石。子二:祖、白。

3
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柯裕海、柯海清所存垂远堂清咸丰庚申年(公元1860年)重修《双甽柯氏族谱》与南陵县戴汇镇童村竹塌组柯贤财(汤桂枝)所存瑞鹊堂民国壬戌年(公元1922年)重修《双甽柯氏宗谱》
  

  昶公,行廿四,字汝明,登南唐进士,官都押衙兼殿中侍御史,生于唐昭宗景福癸丑五月初五(公元893年5月24日)午时。妣何氏,生子二:祖、白。公殉节于宋太祖十七年开宝丙子四月初六(公元976年5月7日),勅赐祭奠,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烈,祀旌忠祠。塟桥棚燕竹湾九龙窝丁兼未向。妣殁塟大泥坑大垒岩山脚下乙向,有碑。

注:桥棚,其地在今江西省瑞昌市乐园乡。今乐园乡有桥棚村。

4
朱汉回、张旭明主编《瑞昌县志》
  

  柯昶,字汝明,西上乡(今属乐园乡)人。五代吴顺义三年(公元923年)进士。初事唐主李璟,授殿中侍御史兼都押衙防御使;后事李煜,补左军招讨使,与指挥使胡则同守江州。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冬,李煜降宋。次年三月,宋将曹翰率兵围江州。胡则对昶曰:“宋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我坚守于内,你速去募兵为外援,事或有济。”昶应诺归里,招得士勇五千余人,星夜驰救江州,兵未到而城已陷。昶励众曰:“我与胡指挥受命同守江州,今城破人亡,如停止不进,有负胡指挥;若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无憾。”遂率众而前。曹翰闻昶援兵至,统精兵万人阻击。昶因众寡不敌,败奔,翰驱铁骑追赶。至羊肠山,见追兵迫近,乃拔剑自刎。宋太祖闻其事,赐厚葬,谥忠烈,赠金紫光禄大夫。柯昶墓址位于乐园乡桥棚村东南方向800米处的燕竹湾九龙窝。墓为长方砖砌成的封土堆,长6米,宽1米,封土2.8米。墓前立有清代碑石一方。(见《瑞昌县志》第11页、391页、4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