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石棹子柯氏,南舜公支系双甽宗派,清康乾时期乃湖广填川,由原江苏省安庆府太湖县孝义乡三十八都迁至原四川奉节县高雅乡长林湾(重庆市奉节县甲高大后坪),乾隆时期道字派道才、道仁、道洪三兄弟迁入原四川云阳崇善里南岸石棹子上甲(重庆市云阳县新津乡太胜村四组后坪、六组勾边户),由此开支繁衍。
云阳县石棹上甲卫星地图
(以上照片拍摄于2009年)
(咸丰四年(1854)云阳县志 知县江锡麒主修)
(咸丰四年(1854)云阳县志记载石棹上中下甲地理图)
(民国六年(1917)云阳县志记载石棹上中下甲属古陵乡)
(民国柯洪良手抄石棹子柯氏家谱)
石棹子柯氏大至分布如下:
其一,道仁公支下:
柯道仁,柯进德,柯清益,柯大荣,柯洪恩,柯昌本,柯兴强、汉勇、宇成
柯道仁,柯进德,柯清益,柯大荣,柯洪恩,柯昌培,柯尊位
其二、进太公支下
柯道才,柯进太,柯茂益,柯大乾,柯洪传,柯昌河,柯昌余,柯尊元,柯尊成,柯宝林
柯道才,柯进太,柯茂益,柯大棋,柯洪知,柯昌国,柯尊生
柯道才,柯进太,柯茂益,柯大棋,柯洪田
柯道才,柯进太,柯茂益,柯大元,柯洪登,柯昌友,柯尊山,柯贤福、双生
柯道才,柯进太,柯茂益,柯大春,柯洪仁,柯昌举、昌元
柯道才,柯进太,柯盛益,柯大维,柯洪久,柯昌树,柯尊权,柯贤平
柯道才,柯进太,柯盛益,柯大维,柯洪久,柯昌润,柯尊地、尊田
其三,进国公支下:
柯道才,柯进国,柯成益,柯大俭,柯洪富,柯昌文,柯尊祝、林、木,柯水生、海生
柯道才,柯进国,柯永益,柯大银,柯洪礼,柯昌举
柯道才,柯进国,柯永益,柯大银,柯洪义,柯昌孝,柯白连,柯清贤、爱贤
柯道才,柯进国,柯永益,柯大亮,柯洪朝,柯昌儒、昌贵、昌满,柯尊孝、尊美、云亭
柯道才,柯进国,柯武益,柯大用,柯洪伦,柯昌柏,柯尊德、尊喜、术清
其四,道洪公支下:
柯道洪,柯进礼,柯广益,柯大炳,柯洪魁,柯昌宝,柯尊伦、尊维
柯道洪,柯进礼,柯广益,柯大溶,柯洪元,柯昌提,柯尊万,尊清,尊兵一家
柯道洪,柯进升,柯受益,柯大聪,柯洪动,柯全仁,柯尊勇,尊兴,尊安,尊册一家
道才公墓碑字迹无法辨识,但根据柯云亭、柯俊清、柯尊美等长辈口述,后坪堰塘角边上的祖坟即为柯道才坟也。碑上依稀可见其生于乾隆年间,卒于道光五年(1825年)。
相传本支后坪和奉节甲高老后坪有一定关系
柯道才墓碑照片,位于后坪堰塘右上角
柯进国墓碑照片,位于后坪柯双生屋后。夫妇两所坟并列。
(柯进国夫人王氏墓碑照片)
前序:
柯為姓,至五十七世孫後,開始遷宣州寧國府旌生金石山,後遷梅里村,傳至雍公生三子,長曰才公遷浙江,次曰成公遷洪州,三曰豐公遷淮南予祖。
成公乃仲雍王六十六孫也,成公于唐時光啟二年,即公園八八六年四月初八日遷江西九江府瑞昌縣洪上鄉大泥坑,見風土山川之之盛,因取名柯樂源,成公生兩子,長曰平公,次曰滿公,平公官宪州,平公生一子項公,項公生七子,長曰靈公,官胡州刺史,次敏公巽州統制,三曰德公,為和州知州,四曰昶公,五曰定公,為統州通判,六曰文公,為登州總兵,七曰簡公,為濟南教論。
以上有六公,因黃巢之亂,各在任所立業,成公髒大泥坑夫婦墓,昶公汝氏,唐莊宗時戊辰進士,南唐兵部尚書,兼侍中殿衛都御史,都衙防御史,因南王李煜被謪,于武官胡則遷於九江,後率兵下江南,節於唐宗太祖勅封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烏金首勅書御,葬於泥頭燕竹窩九龍塆癸丁兼丑未向,合封為儺主,以孫守福迠莆國鏐戳節度使,鎮海左都督大將軍柯青,字恆白,謚蓬台真宰,道號潮。
昶公生兩子,長曰祖公,襲父爵,生子預公,宋宗時任團練,威鎮遼東遼西,預公生七子,俱立業在遼岳,山公生光公,光公生嵩公,嵩公生兩子,長曰傑公,衍隆五石磊頭南山下黃妖峽之祖也,次曰乃徹公,字達扶,即予祖也,徹公生菅公,菅公生葵公,葵公宋時名宧,葵四子,長四公,次生公,三延公,四範公,範公生子仁鑑,鑑公遷黃沙坑,歿葬鳳凰地字穴,四德陵,次德勉,三德秀贅下陳氏新屋下莊派是也,以陳姓門戶,四德和乃得安即長港韃子營之祖,德勉生捷公,捷公生三子,長曰郭仁,次曰宣仁,三曰義仁,即火煬茨包坑茶,菌哭洪山之祖也,義仁生正中,正中生兩子,長曰震遠,次曰彥遠,彥遠公即黃沙坑,黃沙嶺,大湖塘,二尾後腦山西湖石堰港下隴之。
彥遠公生伯壽公,伯壽公歿葬夏姑橋,伯壽公生三子,長名必公,次曰胜公,即武寧縣大治石灰窰之祖也,次名必茂公,三名必火公,乃迠坪沖岩坑下亮樹雙泉畈興國州,大治師姑礄,司石陡廟,梅山,琮山,金山園鐵爐嘴等處之祖也,必茂公歿葬遷鋼頂妣譚氏歿葬瑞昌縣雙港龜山,必茂公之子名惟則公,則公之子名應髙公,髙公之之名眧公,眧公之子遷西樓下,歿葬遜坑螺絲地妣吳氏歿葬崗山,生一子名天興字賢鄉,歿葬西山,勉公改判,賢公生三子,長曰伯英字仲元,次曰濟英,三曰時英,濟英公即今崋龍潭木石港瓦礄元大冶十里鋪長樂山等處之祖也,時英公興州桐園朝陽西湖大冶胡高壠王母山翟家堰等處之祖也,伯英公遷居黃坪,歿葬黃師林園大諱君玉紀,姕郭氏俱同墓,生兩子,長名可昌,次名周昌,可昌公即今謂裡園南山,北山,領山,獨山界首,大冶王明雙牛頭山,武昌王家樓西門樊口西城,大鋪等處,周昌公生一子,名以昂,字高宣,歿葬雙港龜山,高宣公生四字,長曰富熙,次曰富震,三曰富德,四曰富嵩,嵩公生與公,與公之子能公,能公之子士章公,士章公之子明立公,明立公之子收公,收公之子思明公,思明公之子元公,元公之子雨公,雨公之子(注:《中华柯氏大成宗谱》595页记载南舜公父亲为士璋公)南舜公,字真元,南舜公生三子,長伯祖,次伯文,三伯元,伯元公生六子,長保公,次壽公,三隆公,四華公,五琛公,六靈公,此乃六房柯姓之祖也,前序至此為止。煩閤族人等宗派均由瑞禎公入川母吳氏自江南太湖縣孝義鄉三十八都,育挙板上列名宗派:
南北永興,本日科正
宗啟家祥,瑞隆道進
益大洪(愈)昌,尊賢希胜
以肇萬康,輝宏先志
澤垂奕冀,优久弥章
丁發財百,子孫萬康,這六字是祝福話,刊刻以後遷至四川奉節縣高雅鄉長林塆
瑞禎公生三子,長曰隆棟,妣石氏,次曰隆春妣李氏無後,三曰隆福未娶,隆棟公生四子,長曰道洪妣王氏,幷生三子長進禮妣劉氏,次進義妣尹氏,三進陞妣戴氏。次道仁公生三子,長進榜妣劉氏,次進賢未娶,三進德妣譚氏。三道才生三子,長進朝,次進國,三進太。四道舉公生一子,名進興妣向氏,進興生一子名盛益,遷龍角腦地垷灘。
進禮公生兩子,長銘益妣靳氏,次廣益妣李氏
進益公生四子,長遷益妣林氏,次灂益妣王氏,三三益批張氏,四爵益批向氏。
進陞公生三子,長受益妣王氏,次禎益妣戴氏,三祥益妣何氏。
進榜公生三子,長萬益妣譚氏,次千益無嗣,三頍益小娶。
進賢公未娶。
進德公生兩子,長清益妣鄭氏,次泰益妣劉氏。
進朝公妣蘇氏,生一子名有益妣吳氏。
進國公妣王氏,生五子,長文益妣劉氏,次武益妣李氏,武益公天生神力,習得一身武功,據說可以一人敌五,會板凳功,棍法可使泼水不能湿其身。三成益妣胡氏,四康益妣汪氏,五永益妣王氏。
進太公妣孫氏,生兩子,長茂益妣何氏,次盛益妣冉氏。銘益公生四子,長大行妣孫氏,次大珍妣靳氏,三大琮,四大瑞妣向氏,銘益公葬於坪坆薗同墓。
廣益公生六子,長大釗妣卜氏,次大槐妣蘆氏,三大溶妣李氏,四大炳妣錢氏,五大墀妣陳氏,六大忽妣譚氏。
遷益公生四子,長大和妣何氏,次大遂妣卓氏,三大訓公未娶,四大思妣陳氏。
灂益公生三子,長大秀妣胡氏,次大學妣朱氏,三大惠妣詹氏。
爵益公生五子,長大忠妣王氏,次大孝妣甘氏,三大連妣胡氏,四大節公未娶,五大地公妣王氏。
受益公生四子,長大聰妣向氏,次大明公妣靳氏,三大俊妣魯氏,四大安公妣李氏。
三益公生兩子,長大典妣李氏,次大香妣許氏,三大莫未娶,四大誥幼亡。
祥益公生五子,長大財妣孫氏,次大倫幼亡,三大剛妣王氏,四大常妣呂氏,五大江幼亡。
萬益公生三子,長大方妣王氏,次大金幼亡,三大興妣汪氏。
清益公生一子,大榮妣陶氏。
文益公生三子,長大應妣陳氏,次大顯妣羅氏,三大品妣王氏。
武益公生四子,長大啟妣汪氏,次大用妣李氏,三大美妣熊氏,四大斌妣姚氏。
成益公生一子,大儉妣姚氏。
康益公生一子,大全妣向氏。
永益公生四子,長大章妣孫氏,次大亮前妣冉氏,後妣呂氏無後,三大銀妣王氏,四大金妣王氏。
茂益公生六子,長大春妣陳氏,次大元妣何氏,三大乾妣胡氏,四大坤妣王氏,五大相妣何氏,六大棋妣李氏。
盛益公生一子,大維妣吳氏。
大珩公生五子,長洪春妣魯氏,次洪惠妣吳氏,三洪敏妣孫氏,四洪信妣張氏,五洪遠妣姚氏,大珩公敖家坪身故,葬於石桌子柯氏老宅當門靳姓坆園右側丁山葵向。
大珍公生一子,洪亮無嗣。
大琮公生三子,長洪武,次洪義耒氏,三洪學未娶。
大瑞公生一子,洪祿未娶。
大釗公無後。
大槐公生四子,長洪寬妣陳氏,次洪訓妣楊氏,三幼亡,四幼亡。
大溶公生三子,長洪中,次洪達妣李氏,三洪元妣王氏。
大炳公生三子,長洪俊妣吳氏,次洪魁妣李氏,三洪舉妣蘇氏。
大墀公生一子,洪金妣姚氏。
大忽公生一子,洪林公未娶。
大和公生三子,長洪江未娶,次、三幼亡。
大訓公無後。
大恩公生一子,洪昌妣羅氏。
大秀公生三子,長洪項妣涂氏,次洪才妣李氏,三洪光妣易氏。
大學公生三子,長洪德妣李氏,次洪輝遷居大寧上門,三洪葉妣蒲氏。
大惠公無后。
大政公生一子,洪生妣李氏。
大折公生一子,洪斗未娶。
大忠公生兩子,長洪平妣馮氏,次洪安妣陶氏。
大連公無後。
大節公無後。
大第公生兩子,長洪禮妣易氏,次洪義妣李氏。
大聰公生一子洪勲字敏公妣王氏、李氏、楊氏、王氏四人。
大明公生兩子,長洪敏妣向氏,次洪譜妣李氏。
大俊公生一子,洪茂妣向氏。
大安公生三子,長洪泰王氏,次洪星妣黃氏,三洪開幼亡。
大典公生兩子,長洪猶妣向氏,次洪如妣吳氏,幼年離婚。
大香公無記載、大漠公無記載
大誥公三子俱以無後。
大才公生四子,長幼亡,次洪厚妣向氏,三洪早妣黃氏,四洪頂妣向氏。
大倫公、大綱公、大江公、大常公、大方公均無記載。
大奎公六子均無後。
大興公過寄大福之子,名洪河妣汪其秀。
大福公生一子,洪洲妣許氏。
大壽公無後。
大榮公生一子,洪恩妣姚氏。
大應公生一子,洪發妣梁氏。
大顯公生一子,洪福妣楊氏。
大品公生三子,長洪滿妣袁氏,次洪炳妣李氏,三洪堂妣覃氏。
大啟公生兩子,長洪志妣胡氏,次洪述妣王氏。
大用公生一子,洪倫前妣向氏后妣鄭氏。
大美公生一子,洪清妣劉氏。
大儉公生一子,洪富,係大美公之子過寄妣孫氏。
大斌公生一子,洪章妣但氏。
大全公生一子,洪朝妣汪氏,係大亮第三子過寄。
大章公生一子,洪海妣向氏。
大亮公生三子,長洪友妣李氏,次洪良妣邱氏,三洪朝過于柯大全為子。
大銀公生兩子,長洪禮妣王氏,次洪義妣邱氏。
大金公無後。
大春公生兩子,長洪喜妣卿氏,次洪仁妣王氏。
大元公生兩子,長洪登妣譚氏,次洪玉未娶。
大乾公生一子,洪傳妣姜氏。
大坤公生一子,洪成前妣張氏,後譚宗秀。
大相公生兩子,長洪台未娶,次洪田妣陳氏洪玉。
大維公生一子,洪久前妣溫氏,後李氏。
洪春公生兩子,長昌炳妣魯氏,搬往重慶市雲陽縣新津鄉永河村的孫家汫,行中醫,有一定的書法水平,次昌佑幼亡。
洪惠公、洪敏公、洪信公、洪遠公、洪武公、洪義公、洪寬公、洪訓公無記錄。
洪亮公無後。
洪學未娶。
洪祿未娶。
洪中公無後。
洪述公無後。
洪元公生一子,昌提妣黃孝英。
洪俊公生兩子,長昌值、此昌壽。
洪魁公生三子,長昌前妣胡氏,次昌坤妣丁敬秀住雙垻鄉長延洞,三昌定妣羅中杰。
洪舉公生一子,昌偉妣錢光秀住河堰村。
洪金公、洪項公、洪矨公、洪才公、洪德公、洪葉公、洪生公、洪平公、洪安公無記錄。
洪林未娶,據傳他去找他姐姐借錢取媳婦,他姐姐在四堰埧住,他姐姐不借給他,就把他姐姐殺死了。跑回去一碗面還沒吃完就來捉他了,他就跑了,從此了無終信。
洪江公未娶。
洪品公生二子,長昌教妣吳永珍,次昌訓妣劉永珍,住故陵村。
洪輝公遷居大寧上門。
洪斗公未娶。
洪壽公生兩子,昌奉、昌雲在雲陽城關刮糞坑翻船,二人身亡。
洪義公、洪海公、洪泰公無記錄。
洪禮公生三子,長昌桃解放前在東洋字打渡,次昌舉妣易三昌元住太平的河埧。
洪勲公字敏公,清朝末年老爺,人們常稱柯老爺,曾在故陵街八間鋪開鋪子,老來白鬍子齊胸前深,足有一尺長,生兩子,長柯全仁,解放前後均為小學教師,妣李共節,柯全仁在文化大革命中自己跳長江河身亡。次昌宜,妣姚大菊,住奉節城關信號臺。
洪譜公生一子,外號劉指毛儿,不知其真實名字。
洪茂公無後。
洪星公生一子,昌世妣李氏。
洪猶公無後。
洪如公幼年離婚,據說因手腳不乾淨被人打死,後來坆被農業學大寨,搞土地加工造台,人們說他的老殼像牛腦殼。
洪前公幼亡。
洪厚公生兩子,長昌生,住高坪鄉鳳凰村,孤身一人,次昌功殘疾人,雙腿癱瘓,住萬縣孤老院,據說後來找有女人為妻。
洪早公,後來改名洪孝生一子,昌遠外號秋南瓜,大早之年而亡。
洪頂公,後來改名洪佑,外號烏龜,無後,據說死時無棺材,用打谷子大半桶安葬。
洪河公生五子,長昌聰在朝鮮戰爭中身亡。次昌富妣譚永秀,三昌佑妣楊文,四昌宜妣吳仲明,五昌學妣姜。
洪福公無記載。
洪洲公生一子,昌萬妣劉氏,住雲陽城關。
洪恩公生四子,長昌培妣李共惠,次昌值妣姚氏,據說昌值因盜牛在五間房被人打死,三昌根,聾子,妣姚氏,四昌本妣王叔安。
洪福公無後。
洪發公生一子昌富。
洪滿公生一子,昌興妣張氏,搬住高坪村。
洪炳公生兩子,長昌元,次昌發妣姜氏,搬住昇坪村的夾曹子。
洪堂公生三子,長昌登妣李共英,次昌配妣張素英,三昌節妣黃孝珍,此人說不明話。
洪志公生三子,長昌富,次昌殖,三昌才妣前王氏後改嫁柯昌丕,後又改嫁柯昌厭,後妣李氏。
洪述公生兩子,昌發妣王氏,次昌福。
洪清公生四子,長昌仁,次昌義妣劉氏後改嫁雲陽城關的柯昌萬,三昌禮妣張氏,四昌祿娶三個妻,一妣陳氏,二楊氏,三吳應秀。
洪倫公生三子,前妣向氏生一子昌恆,跟別人撐船當家長,在下河武漢走生意,據說跟船老板的女人有不正當關係,被別人殺死扔河裏,他的母親買了兩條肥豬,請柯昌福去找沒有找到,后妣鄭氏生兩子,昌松未娶,昌柏妣楊祥珍。
洪富公生三子,長昌文妣武朝玉,次昌武妣蘇明秀,三昌成妣李共英。
洪章公生兩子,長昌田妣武朝秀,次昌齊小名地生,國民黨抓去當兵,死於部隊,後來家中為他請道士做了一個齋,以表示懷念。
洪海公生一子,昌盛,傳說此人有點蠻力,國民黨時期曾給雲南扈張王盛金當過警衛,有一次他一人抓住兩個土匪,兩邊腋下一邊夾一個,後取出匕首將兩個土匪都殺了,後來王盛金知道了,說他太野蠻了,後來搬到陝西省的毛垻河,因他平時力氣大,欺負別人,不講道理,最後老了生病,人還沒有死被別人弄去埋了,亦無親人在身邊。
洪友公生兩子,長昌丕妣陳氏,昌丕在吳家彎垮岩菩薩地方砍黃棟樹做榨油盒子,被樹子倒下打死,葬於棉花彎梁上,二昌厚妣劉立桃,昌厚因國民黨時期滋柳溪獅子位王方葉家遭搶,昌厚被誣陷做三年牢。
洪友公杠神陳三都督(明朝時期的陳有亮),因欠奉節縣洋市街上人的帳,不敢從橋上過河,就從百福廟火燒店對面過,他先將菩薩放在奉節縣那邊,空手試探,然後再過河去背菩薩,而背起菩薩被水連菩薩和人一起沖走了,漂流到了故陵的富貴塘被人發現,葬於小梁上。
洪良公生四子,長昌先妣王太珍,次昌坤妣羅孝惠,三昌倫妣蘇倫元,昌倫於一九五五年正月初三日參軍,一九六一年轉業落居內蒙古寶昌汽車運輸公司,全家在此。四昌德妣李芳珍,昌德於一九六五年元月十七日參加鐵路建設,先後居成都市,彭山縣,峨眉縣,涼山州喜德縣,甘洛縣,貴州省黃平縣,湖南省懷化市,曾工作於西南鐵路局,鐵二局第一醫院,鐵二局汽車三隊,歷史十七年,一九八二年三曰一日調回故陵衛生院中醫院。
洪朝公生三子,長昌儒妣李共秀,次昌貴妣汪見元,三昌滿妣李共珍。
洪義公生兩子,長昌逐妣王氏,次昌孝妣何氏,洪禮過寄昌孝為子。
洪喜公生一子,昌銀妣胡氏,昌銀因春節玩獅子,從高層桌子上掉下吐血而身亡,妻胡氏改嫁為晏洪學上門。
洪仁公生三子,長昌元妣王氏,次外號酒壺,國民黨時期抓壯丁當兵身亡,據說此人玩法得很,三昌舉妣李宣碧住雲陽城關。
洪燈公生二子,長昌會妣覃燈秀,次昌友妣傅志玉。
洪玉公未娶。
洪傅公生兩子,長昌河妣楊祥惠,二昌餘妣姚明秀。
洪成公生一子昌奎係前妻張所生,後妣胡氏,昌奎因與後娘譚宗秀不和睦而外出,據有人說跑到梁平縣安家,有兒有女,又有人說跑在湖南的常德,此人是個木匠,胡氏改嫁向彩根。
洪台公未娶。
洪倚公無嗣。
洪知公生一子,昌國妣虞正秀。
洪田公生一子,昌安妣楊祥秀。
洪久公生兩子,長昌樹妣李共珍,次昌潤妣姚義秀。
(昌字派后代正在考證中...)
南伯永兴 本日柯正〔1~8世〕
宗启家祥 瑞隆道进〔9~16世〕
益大愈昌 尊贤希圣〔17~24世〕
长发方将 以肇万康〔25~32世〕
恢宏先志 世履其光〔33~40世〕
泽垂奕禩 悠久弥彰〔41~48世〕
根深培植 笃厚伦常〔49~56世〕
慎修惇叙 雍睦传扬〔57~64世〕
注:甽溪公支下宗派中,第7世红丁均取单名,该世字辈以“柯”字代替,重庆云阳、奉节等地“益大愈昌”的愈字辈于乾隆年间(年代不确定)改为“洪”,为:“益大洪昌”。
二、咸丰庚申(1860年)续修宗派(40世)
惟思典型 继述宜敬〔65~72世〕
用昭孝慈 体全忠信〔73~80世〕
文治时新 武功克定〔81~88世〕
甲第联登 于斯为盛〔89~96世〕
代远源同 善有余庆〔97~104世〕
三、民国甲寅(1914年)续修宗派(40世)
祇承令绪 丕展壮猷〔105~112世〕
人崇实学 友择良俦〔113~120世〕
禔躬德懋 华国才优〔121~128世〕
弼基闳宇 式穀贻谋〔129~136世〕
奎章济美 似续咸周〔137~144世〕
在研究柯氏族谱云阳、奉节、湖广部分支系时,家谱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地名叫石棹子的地方。
我土生土长于太胜村四组、大地名后坪小地名“石锆子”的地方,打小就知道石棹子这个地方很出名,尤其老一辈的人感觉石桌子比一个村都出名,记得我爷爷坟的墓碑上所刻墓志铭地址为:四川省云阳县故陵区石棹子,从80年代至今官方并没有石棹子这个行政地名。早些年一直认为我出生地“石锆子”就是祖辈们口中提及的石棹子,直到长大后接触的历史多一点才慢慢发现我出生地“石锆子”并非石棹子。
石桌子,地理位于云阳县老县城下水约25公里,桃家码头向上一直走到山腰即太胜村,或开车由新津口过新津大桥后分路至新津乡乡政府,然后经过太平村,作坊村然后到达太胜村内。到达太胜内,当地人非常熟悉的太上庙(清咸丰云阳县志记载为祖师庙)就在后山根角。
据咸丰年云阳县志记载,佛爷庙由岩崩现出佛像,并在此地挖出一个古代石棹子,人们为纪念这一事件,并以此地小名为:石棹子,且清朝官方地名也定义为石棹子,见咸丰、民国年的云阳县志。人们把菩萨放在石棹子盖以红布祭拜,传说菩萨很是灵验。后来人们在那里修了一座庙,叫泰山庙,每年逢年过节香火盛旺。2019年泰山庙再次被重修,原来的泰山菩萨是在外面,现在请到了新建的庙室里,当年挖出来的石桌子还在,只是缺了几个角。
小时候去过的泰山庙,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距离,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庙外面拜后又去庙屋里面跪拜了三下。
庙门口修的一个亭子,亭子里面就是当年挖出来的石碑,经过沧桑岁月的侵蚀,石碑上的文字几乎无法辨认,不过关键性的文字还是可以辨识出。石碑上有“石棹子”行楷石刻,乾隆四十一年孟月 吉旦,柯姓等其它姓氏名称石刻。翻译出乾隆年间(1776年)冬月初一立此碑,内容依稀考察好像是捐款。
经过大约243年的风雨侵蚀字迹内容大部分已经磨灭,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当时石棹子确定是有柯姓的,具谱书记载石棹子有柯氏老宅,下一次我将再次考证柯氏老宅的遗迹。
作者:柯学兵(六房贤)
2021/04/05,清明节,重庆市云阳县南岸石棹子(云阳新津乡太胜村)柯氏数字家谱上线。 www.gensbook.com/tree/ke-shizhuo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