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簿 - 全球华人数字家谱馆
网站介绍:族簿是一个记录全球华人家族历史和世系脉络的数字化族谱编修平台,自主研发吊线式+谱牒式家谱版面,支持多人协作在线修谱,古法编纂宣纸成册,查谱、寻根、续字辈、开基立派。
网站特点:族内认证宗亲多人参与协作编写、修改提交修谱,家谱主编或管理员审查修谱内容。作为一个在线修谱网站,具备完整的修谱功能、隐私功能、协作功能、搜索功能、统计功能和图表功能,以及家谱排版打印功能,支持照片等多媒体上传。网站支持多语言访问,欢迎全球华人使用本网站进行寻根、修谱,为本支系续谱工作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才能。
寻根问祖 家谱查询
国有历史,方有县志,家有族谱
自古以来,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道德秩序。纵观历史,朝代更替,家族兴衰,人皆老亡,惟有历久长存,我华夏子孙生生不息。当一个个的家族新生,才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延续;只有一个个家族团结,才能构成整个民族团结;国家保证了一个个家族兴旺和稳定,我中华儿女才能奋强不息,为国家强盛添砖加瓦,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我们的家谱是一个家族得以延续的唯一存在证明,自唐代以来,历代对撰修、研究家谱大力提倡和支持。“国必有史,方必有志,家必有谱。”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一个家族、家庭的历史文化汇总和历史档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每个人的生卒年月与婚姻状况,以及本家族成员关系等,此方家谱也为地方志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佐证,对历史学、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修谱,续谱既是一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中华柯氏简介
本柯氏数字家谱声明:各位宗亲大家好,此数字家谱家谱世系资料是根据网络收集的一些基础信息进行的采集录入,作为网站演示数据,难免有部分错误,如果你发现本家谱的错误地方,请与网络底部石棹居士联系,或注册为本站会员认证为本支系宗亲可进行修改。系谱学是一个不断完善、整理、考证的过程,尽可能的记录历史更真实家族历史。此外:如果你是中华柯氏宗亲委员会,对本数字家谱有任何疑问,请你出示有效证明发邮件至gensbook#nuxiong.com(#换成@),我将非常乐意与你沟通。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或以先祖名字为氏,或以邑为氏。远在黄帝时期,黄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其后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柯姓,在宋版《百家姓》排第164位。人口主要分布于中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各地。2013年4月,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对“全中国13.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2008-2010)”的综合分析,柯姓人口总数106万,中国全国排名145位。
柯姓名人中,古代有北宋朝散大夫柯述、南宋梅州知州柯宋英、元朝画家柯九思、清代医学家柯琴,近代有柯劭忞、柯仲平、柯庆施等。
秦汉魏晋时,柯姓在济阳郡(今山东东明、河南兰考一带)、齐郡(治今山东淄博)、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钱塘县(治今浙江杭州)繁衍得格外兴旺,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并以此四地为主源,逐渐散居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后晋天福元年(942年),柯宝,自水沟巷分居莆阳;留居观西,下传五世,为泉州之望族。
明靖康之变后,柯姓家道衰微,不得已分散播迁。据福建济阳谱系记载,南宋时,有兄弟三人由河南济阳府固始县相率入闽,初居于福州下大风陈张勤乡,此后分姓分居,辟地开族。长兄入辛姓,三弟入蔡姓,分居惠安、泉州一带;次子则入柯姓,分支泉州东门外,后再分永春诗山一带。源自三千年前吴国公族的柯氏,初期蕃衍于故国所在地的江浙一带,然后,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向四面八方发展,尤其在地利优越条件下,向南播迁的最多,所以成为南方各地,特别是福建省境内的一个名门望族。另一支先世居广信府贵溪县(今属江西)的柯姓,始祖曾任潮州太守,遇北宋金人之乱,乃隐于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五都都良村,支派分衍,遍及闽南。可见宋元乱世正是柯姓遍及江西、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湖北等南方诸多省份的重要原因。明以后,有柯姓移居台湾。清康熙中期,柯姓三十六始祖柯增光由江西迁河南商城,子孙散居豫皖交界处。
㊪柯氏成公支下六大房字辈:
二房派序:“成平颖昶祖光嵩杰衡伦思文安德千十万茂庭英和继孟仲贵万大广凤可兆国泰必崇德遐昌柏亭亨美于善有常其年泽衍典合谱扬嗣珍理哲人怀义匡兰桂蔚起堂献近煌代育奇才同焕奎章根深培植唯择俦良恢宏先训丕振序纲慎著惇叙吉肇宁旺”;
三房派序:“成平颖昶祖光嵩杰衡伦思文安德仁国彦诚云文德伯真震子兴闻惟成俊万(仕锡)邦(维冠)清(本鸿)时(之玺)洪(在学)愈(修方) 胜(其以)际(发为)世(柏宗邦)永(亭绪之)传(亨承宝)美(绍思)于(远载)善(受用)有(锡光)常(应承)其(元家)年(昌)泽(观)衍(光)典合谱扬嗣珍理哲人怀义匡兰桂蔚起堂献近煌代育奇才同焕奎章根深培植唯择俦良恢宏先训丕振序纲慎著惇叙吉肇宁旺”;
四房派序:“成平颖昶祖光嵩彻管睽四延仁德捷(长)敦(宣)中(十)远(永)公(廿)文(国)维应(益)士(贤)卿(保)英(原)昌(达)尚 (忠)富(敬)贵(廷)荣(仲)茂(钦)春(尚)永(宗)景(天)元(基)增(正)世运显耀锡亨长(于)善有常其年泽衍典合谱扬嗣珍理哲人怀义匡兰桂蔚起堂献近煌代育奇才同焕奎章根深培植唯择俦良恢宏先训丕振序纲慎著惇叙吉肇宁旺”;
五房派序:“成平颖昶祖光嵩彻管睽四延仁德伯康通立寿辅能盟士南伯柯世文本鸾凤天逢士材先周世席万文三(正)开先德光明肇业芳将合谱扬嗣珍理哲人怀义匡兰桂蔚起堂献近煌代育奇才同焕奎章根深培植唯择俦良恢宏先训丕振序纲慎著惇叙吉肇宁旺”;
六房派序:“成平颖昶祖光嵩彻管睽四延仁德伯康通立寿辅能盟士南伯永兴本日柯正宗启家祥瑞隆道进益大愈昌尊贤希圣长发方将合谱扬嗣珍理哲人怀义匡兰桂蔚起堂献近煌代育奇才同焕奎章根深培植唯择俦良恢宏先训丕振序纲慎著惇叙吉肇宁旺”。
寻根问祖,落叶归根,华夏儿女本一家,天下柯氏一家亲,但却由于战乱,生活等原因,离开家乡开拓另外一片新的天地,晚年思念家乡,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只能交付于后代,一代代传承,由于时间关系,有很多信息慢慢流失,但寻根成为了后代几百年的心愿,以下寻根信息收集于网络,如本人不愿意展示请与网站底部管理员取得联系。
寻根人:柯俊聪
祖源信息:我曾爺爺柯仁池故鄉源自朝陽汕頭。 联系邮箱:collinsor@gmail.com
寻根人:柯尊意2021/01/30
祖源信息:祖上五代传下来,都说我们这一枝是武昌金牛街迁上来的。上来以后,先住郧西县夹河大东沟。据祖上传说我们是南舜公枝下,永隆公后代。有祖坟葬于大东沟香岩,在我们的伯父们,每逢清明,曾于祭祖。后没于陡岭孑水库库区。我们原来也有i谱,文革失落了。
爷爷伯父曾传说,道柱公子,敬富,敬贵。敬富子,益民,子,大财,大发,大新。以后的在此不表!
电话:13636163306
地址:中国 湖北省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夹河镇黑虎庙村
寄语:本家家谱虽以失落,我想同样之谱,别处仍有!请帮我查找
寻根人:柯尊均
祖源信息:我只知道我爷爷是云南昭通永善,现在在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屯村一组
QQ:3285688338
地址:中国 广东省 深圳市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屯村委会
寻根人:柯尊象
祖源信息:留守在舜公落业故居拖箩畈
微信:KZX457230653
地址:中国 江西省 九江市 瑞昌市乐园乡南庄村柯乐畈
寄语:舜公落业故居拖箩畈(现柯乐畈)守祖
寻根人:柯行增
祖源信息:迁移时间:北宋年间
从福建莆田迁到海南
QQ:2935367576
地址:中国 海南省 海口市 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
寄语:天下柯氏一家亲
寻根人:柯昌明
祖源信息:我听长辈说,我们这一支柯姓是从湖北郧西夹河那边迁徙过来的,也有说是从陕西白河县月儿的,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们是大房柯,我们的派行爷爷是永字辈的,父亲恒字辈,本人长字辈(也有说是昌)。望各位宗亲帮忙寻根问祖。如有看到此消息,望回复,万分感谢!!!
微信:qq1074782868
地址:中国 湖北省 十堰市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景阳乡干沟口村2组
寻根人:柯涛
祖源信息:如今在湖北省,鄂州市,杜山镇,柯营村。
微信:15671982006
地址:中国 湖北省 鄂州市 杜山镇,柯营村。
寄语:寻根问祖,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大家相互联系,相互帮扶。
寻根人:柯广富
祖源信息:安徽省歙县水竹坑柯老家乡
电话:13696578798
地址:中国 安徽省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民路188号
寄语:柯氏一家人
寻根人:柯贤海
祖源信息:我是贤字辈的没有迁移
微信:709510736
地址:中国 湖北省 十堰市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双台乡青山村7组
寻根人:柯伟亮
祖源信息:我的祖籍是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黄湾乡的,从我爷爷柯振环逃荒来到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安家起,我出生在利辛,已然是利辛人,还记得祖籍灵璧。安徽北部的柯氏,基本上都是灵璧黄湾出来的。我的父辈是庆字辈,我是华字辈。
微信:kwl252020223
地址:中国 安徽省 亳州市 利辛县城关镇城关派出所
寄语:我自小读书、工作和生活,从没有遇见过家人之外的柯氏。见到各位宗亲宗长,倍感格外亲切!
寻根人:柯贤菊
祖源信息:不知始祖,现住四川省会东县岳家村,柯家湾。
地址:中国 四川省 凉山州 会东县
寄语:只愿认识给我柯氏家族的人
寻根人:柯玉茂
祖源信息:现住重庆酉阳县
电话:15223942969
地址:中国 上海市
寄语:寻祖籍
寻根人:柯贤良
祖源信息:迀移始祖名,兆胜、兆安两兄弟。兆字不知对不对,祖谱在解放前战争年代被烧了,我们现在知道的排行为:益大俞昌尊贤希圣,我们现在在湖北监利,只有十几家,想寻根问祖,请有知情的宗亲帮忙!
Q Q:109334833
地址:中国 湖北省 监利县荒湖农场
寄语:真诚期盼!
寻根人:柯其生
祖源信息:大家人好,我叫柯其生。我是汕尾人,我住在汕尾市城区紅草镇拾和管区仁盛村。我的姓柯是福建,然后搬到亚洲,我们祖公厅门联:横批:宗少氏柯,横批:济陽世泽,莆海家声。
微信:13560572484
地址:中国 广东省 深圳市
寻根人:柯文清
祖源信息:
听爷爷辈的说我们是江西搬过来的,我们的辈分排行我记得住的……亨~于~善~有~常,后面的得回家看家谱了!!!本人有子辈
微信:13329972299
地址:中国 湖北省 鄂州市 鄂城区杜山镇柯营村
邮编:436043
寄语:柯氏家族一家亲
寻根人:柯贤菊
祖源信息:以前在永善,现在在双屯
微信:14787008921
地址:中国 云南省 昭通市 永善县溪洛渡镇双屯村普石一阻
寻根人:周晓玥(替妈妈柯银娥寻根)
祖源信息:您好!宗亲,我虽非姓柯,但我妈叫柯银娥,我舅叫柯万九,听我妈说我外公好像叫柯少昌,又名柯开玉(音译,不能确定是此字),有个大外公叫柯开福(音译,还是开富,不能确定),是抗日时期从东至大渡口逃难到石台的(东至以东战时是原始森林,是中国游击部队的天然庇护所,故日本鬼子未敢侵入),外公外婆死于灾荒之年(外公是制香师傅,外婆是儿科郎中,饥荒年月尚且性命难保),我妈很小就带我舅由他人作主嫁作童养媳,我妈只记得很小时外公常讲和安庆宗室之间的往来,根据辈份来估计,应该和外公宗室之间从血缘到人际往来密切,麻烦各位宗亲帮忙打听下所在宗室宗亲有没在1900年到1940年之间往东至发展的亲系,如果有,请问经常联系么?为圆我妈年老的思亲梦,也请告诉我他们的联系方式。谢谢!
微信:13003677676
地址:中国 浙江省 杭州市滨江区浦沿街道
寄语:祝柯氏家族树大根深叶茂、万古常青!
寻根人:柯昌良
祖源信息:祖上(佳字辈、祥子辈)自“湖广武昌县符石乡湖东村丰产里白宁保”约于公元1780-1800年间,迁往本省“郧阳府郧西上津县嵩山保瓦窑沟或者小青桐沟”,后来“瑞”字辈兄弟二人中一个去了四川,一个留在了瓦窑沟,瓦窑沟及青桐沟后人在此居住到至今!
微信:438233846
地址:中国 湖北省 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江岸路
寄语:希望获得相关族谱信息!
寻根人:柯尊廣
祖源信息:我们是从始祖柯隆宪公从江西迁移到云南永善县的,到我辈有七代的历史。大约就是一百多年了。现在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
微信:A13518422503
地址:中国 四川省 凉山州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
寄语:寻求隆宪公以上的先祖在哪里
寻根人:柯圣棋
祖源信息:寻找:一世祖->伯原(119世)->永隆(120世)->兴刚(121世)->本鑑(122世)->日永(123世)->英(124世)->正亭(125世)->宗省(126世)->啟高(127世)->家悅(128世)->祥通(129世)->瑞麒(130世)->隆恩(131世)->道廣支系宗亲。。。
微信:13593778201
地址:中国 湖北省 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
寄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寻根人:柯贤忠
祖源信息:各地宗亲你们好,有知道下列名单和居住地的请帮忙转告一声在此谢谢了。
南舜一伯原一永隆一兴刚一本诚一 日拱一柯荏一正植,正彬公。兄弟俩支下外迁世糸
《正植支下》
道崑,由木石港余家畈迁居兴安府安康县双园铺。生子二,进文,武,女五。葬双园鋪包家山。
道乾,巽。兄弟俩俱迁安康县北山老树嘴黄家沟。进仁生子四,进仁,義,礼,智。女三。
道桂,迁居安康县北山中渡周家老湾。生子一,进瓊。
道敏,公迁居兴安府安康县东渡北会家岭。生子二,进標,榜。
进英,进芳,兄弟迁居兴安府安康县张家坑。进芳生子一,益堂。
以上名单是从木石港余家畈迁出的。(现在名阳新县木港镇余家畈)。
《 正彬公支下迁出》
隆蕴,公迁四川府县石柱司。生子一,道官。
隆盤,生子三,道勳,芬,芳。公殁葬陕西汉中府略陽县东乡太平山,离城六十里。道芳,六品顶带,生子三进鹤,鹏,翮。
道鎰,生子二,进株,泗。女一,公寓兴安府安康县流水堡。葬流水堡七甲河,喝作黄蛇出洞扦七寸穴。进株生子一,益玢。进泗无后。益玢生子二,大熙,大熊。大熙生子二,愈俊,蘭。大熊生子二,愈秀,愈芳。
道锐,生子三,进冲,泮,洲。公殁葬兴安府平利县下首。进冲生子三,益文,武,全。进泮生子二,益财,喜。
道璜,生子一,进略,公货四川崇庆府涪州龙洞埸,进畧生子二,全益,喜益。由涪州龙洞場擎家搬往开化府文山县桐麻街住居。
道池,生子三,进標,榜,楹。么货四川石栓司。
益安,公贸白河县,生子二,大亨,大利。
隆傅,生子二,道誨,謐。公迁居平利县北河瑙。
隆倫,生子二,道谨,谌。公迁居安康县磨盘沟鋪山岔河张家沟瑙。道谌生子一,进堂。
道诒,生子三,进瓊,珍,玘。公贸居黔
瑞琮,生子一,隆赞,女一。公葬平利县。隆赞生子二,道生,贵。
瑞瑛,生子五,隆员,贯,贡,赞。贤。公葬平利县北河白衣菴上首有碑。隆员生子三,道鸿,鹄,鹤。道鸿生子一,进荣。公葬兴安府大沙沟河。进荣生子二,益俊,傑。益俊生子一,大魁,生子一,愈发。道鹤,居兴安府姚河。道鹄,生子一,进华。公葬兴安府富灘河。华生子二,益英,雄。
瑞红,瑞禄兄弟居陕西,禄生子三,隆和,秩,稔。
隆坚,迁居兴安府平利县北河陆家坡。生子五,迫超,群,拔,萃,贵。超生子二,进福,寿。群生一,进忠。拔生三,进康,宁,喜。康生一,益仁。
进荣,公迁居兴安府平利县。生子二,益贤,厚。贤生五子,大栋,枝,楷,柱,正。
进华,生子一,益敏。居陕西平利县柯家岭。敏生子四,大仁,义,礼,智。
进富,公迁居陕西平利县光头山。生子二,益良,忠。良生三子,大梯,勳,维。忠生子五,大猶,彬,炎,周,德。
进贵,由兴国州兴瑞里下磨庄迁居兴安府平邑北河光头山。生子五,益恭,宽,信,惠,善。益恭,清光绪己卯科举人,甲申考取玉牒館腾禄戊戌人挑一等山西即用知县。回老家省祖病故兴国州楊港下磨庄。
以上名单都是从兴国州兴瑞里杨港下磨庄(现地名,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下磨村)迁出的。下磨庄六房柯在寻找。
Q Q:2239743915
地址: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下磨村
2020/11/15《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胡家坝镇竹叶沟村柯氏族谱》 史以纪事,谱以收族,体例各殊,传信则一。历考吾族前代家乘,溯源则运启成公,衍浱实近自双甽,故各建祠,卒者皆自义。准古别子为祖之义,尊我南舜公为一世。公延元季,以笃孝闻。始迁瑞昌之洪二乡,柯乐源下数十里许,土名双甽口。家於斯,墓於斯,庙亦於斯。人以地灵,地以人灵,因号为双甽居士。生三子:伯祖、伯文、伯原。我原公子六,曰:宝、寿、隆、华、琛、霖,再传而孙,得三十有奇;又待而得曾孙,百二十有奇。时兴、瑞、武、冶间,棋布星罗,皆我同宗本支一脉也。而六房之名从此始。而吾族亦于是乎始盛。夫人不可忘本,而事亦宜于诚信。自甽溪公逮传以至余也,十七世耳。卒葬卢墓确有可据,而户口繁衍已近五六盈数焉,非有谱以收之,几何不秦人越人视之也?前此乾隆甲辰,族叙祖州庠生瑞?等曾集双甽本支合修之,越今四十余年,丁口又倍增于前矣!我族人虑其涣而难嵇,远而愈疏也,及商共同修之,仍仿旧例,断自舜公为一世,于双甽以上则从略,双甽以下则必详。此亦遵国传信体而笃亲亲之谊也。谱成,诸族长嘱予为序,予何叙?质言之从弁诸首,俾后起者共载双甽渊源,以无忘敦宗睦族之义也,庶无负前人厚望也夫!
十七世孙庠生光第谨书
汉中柯氏传抄新六房(南舜)族谱
先代世次:
成平颖昶,祖光嵩徹,管睽世范,鑑陵勃康,通立寿辅,能明士璋。
分派先祖名士璋,字信杰,娶妻黄氏生四子: 南尧、南舜、南禹、南汤。系江西九江瑞昌县人氏。 甽溪公支下宗派:南伯永兴 本日柯正 宗启家祥 瑞隆道进 益大愈昌 尊贤希圣 长发方江 以肇万康 恢宏先志 世履其光 泽垂奕禩 悠久弥彰 根深培植 笃厚伦常 慎修惇叙 雍睦传扬
咸丰庚申,续修宗派(1860年):
惟思典型,继述宜敬,用昭孝慈,体全忠信,女治时新,武功克定,甲第联登,于斯为盛,代远源同,善有余庆。
甲子续修宗派(1924年)民国十三年
纸承令绪,丕展壮犹,人崇实学,友择良俦,禔躬德懋,华国才优,弼基闳宇,式谷从谋,奎章济美,似续咸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庚子年(2020)十月十八日汉中柯氏第二十一世孙柯尊燕收集整理并抄録。尚希后世子孙留存,以备族人寻根问祖之用也。 上书乃手抄本柯氏宗谱,如有同一派系之宗亲请与我联系。同时也向所有柯氏家族宗亲致以最真诚的问候.。柯尊燕,陕西宁强县人。微信号:k730115
本站声明: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如不愿意出现在上面请与网站底部石棹居士联系,或电子邮件至:gensbook#nuxiong.com(请把#换成@)。
Date | Record | Username | Research task |
---|---|---|---|
June 18, 2023 | 柯伯文 | admin | 待考证伯文公迁武汉江夏支系族人,请江夏宗亲与本网站联系。或联系重庆壁山柯愈成,电话15823903066 |
May 13, 2019 | 柯伯原 | admin | 伯原公后人待考证,请与柯愈华宗亲联系:13872820583 |
June 8, 2019 | 柯隆文 | admin | 隆文公支系后裔家谱考证上云,请联系柯增璋(柯尊璋)13886801177 |
September 29, 2019 | 柯隆义 | 管理员 | 请加柯昌彦微信cy550218 |
May 15, 2019 | 柯瑞詠 | admin | 寻找瑞詠公后人,柯尊超18908673989 |
Males
Given name | Individuals |
---|---|
颖公 | 4 |
大元 | 3 |
瑞龙 | 3 |
道义 | 3 |
? | 2 |
亮公 | 2 |
仁公 | 2 |
仲常 | 2 |
启甲 | 2 |
大印 | 2 |
Females
Given name | Individuals |
---|---|
? | 2 |
娟 | 2 |
婷 | 2 |
尊云 | 2 |
尊平 | 2 |
尊菊 | 2 |
昌珍 | 2 |
七姐 | 1 |
之春 | 1 |
乐 | 1 |
2021年4月2日,中华柯氏南舜公支下续修宗谱颁谱庆典隆重举行。
永隆公支下宗亲在六郎的进山祖有三四支以上,大部分都是清朝中期迁移去的,由于永隆公支下人口比较多,有的弟兄八九上十个的都有,其子孙辈分悬殊过大,最高辈分的有祥字辈的,最低辈分有道字辈的。我们郧西城关高速路口一带的宗亲是祥棫公夫人贺氏带三个儿子瑞依、瑞伦、瑞仞公,他们在六郎柯家湾吴家山一带开疆拓土,安家落业。大约不到二十年,除隆文公一支迁移到嵩山保冷水钟家坡和大西沟付家坡外,其余弟兄八个都分别迁移异乡了,最远的隆胜一支就迁移到江苏徐州,有几支迁移到土门关帝庙柯家湾,还有两支在河南桐柏县,一支在均州,还有两支不知其下落。
以上内容为湖北郧西城关柯昌彦口述
柯昶公坟冢维修加固工程于2020年5月1前顺利完工,感谢各大房宗亲捐款,经各大房负责人共同商议,决定于2020年5月5号做法事一天。
颖公四子:昶,行四,字汝明,谥忠烈。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癸丑(公元八九三)年五月初五日午时。庄宗,同光元年(公元九二三)年登进士第,官拜银青光禄大夫,殿前侍御史,都押衙兵部尚书防御史,上柱国。后补左军招讨使,江州右毅指挥第一部都团将知兵马使,敕玺书,敕牒与胡则同守江州。值宋太祖统一天下,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四月,宋曹翰兵临江州,胡则私谓公曰:翰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公家永兴(即今阳新县),民兵素号强锐,公速归募兵为外援,事或可济,不然俱死此无益也。公唯诺,归招子弟兵得五千余人,至是率以救之。未及,城陷,胡则死。公励众曰:我与胡则受命同守江州,今城既破,则被杀,于此止而不进,是负则也,忠义何在?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何憾?遂拥众而前。翰闻公援兵至,帅精兵万人迎战。公新集之兵,至乐源羊肠山,兵溃散,左右无一人,矢石交集。公度不能自免,仍仰天大呼曰:我唐大臣世受国恩,本欲聚兵以谋匡复,不意遽至此,义不辱于骑,卒之。手乃从马上拔剑自刎,首剑俱坠地。骑卒争前取其首而还。马负公长鸣达羊肠山,有孕妇见之,大呼:“柯侯,柯侯,骑马无头!”公遂落马。故致今有“落马坳”、“马伏兵”之名。宋太祖悯公死唐忠义,赐金首朝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立庙祀之。命宋大学士窦仪作旌忠祠祀。庐陵欧阳修有巜二忠传》,今载谱首。公卒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公元九七七)年四月初八日酉时,享年八十有四。敕葬柯乐源源头燕竹湾九龙窝,疑塚十二。壬丙兼子午向,今新立碑志存焉。
妣何氏诰封夫人,生于唐昭宗元年戊午(公元八九八)年三月初二日辰时,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癸未(公元九八三)年腊月初二日亥时,葬大泥坑大磊岩山脚辛山乙向,有碑。生子二:祖、白。
双甽精神是以一世祖南舜公、二世祖伯祖公、伯文公、伯原公等历代六房柯氏先祖为典型人物,以仁孝传家、勤劳致富、崇尚气节、为官清正等价值观念为核心内容的精神风貌和人物气质的总体概括。因六房柯氏又称双甽派,故称之为双甽精神。其主要内容有:
一、仁孝传家。据载南舜公“孝感动天,以致天葬”、“孝出天性,笃学立诚”。南舜公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600余年,其后裔遍布江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逐渐发展到全国,成为全国柯氏人丁最为兴旺的一个支系。这与南舜公孝敬先祖、庇护子孙的仁孝传家精神有莫大关系。
伯原公乃南舜公第三子,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事母最孝。母亲生病时,伯原公与王安人日夜守候在病床边,亲尝汤药,一月未眠,最后王安人竟然先于母亲去世。刘安人极为悲痛,要求与儿媳王安人同葬。由此可见伯原公与王安人的仁孝之心。
二、勤劳致富。南舜公英年早逝,伯原公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兄伯祖、次兄伯文在成年后都远迁他乡。伯原公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全家上下勤耕苦读、全力经营,在瑞昌肇陈一带置有千亩良田、建有八门巨宅,一时声名鹊起,乡亲改称肇陈为八门。伯原公晚年捐粮赈饥,被明朝政府封为宣议郎,享年74岁,有儿子6人、孙子34人、曾孙122人。这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家族奋斗史!这是一幅辉煌灿烂的家族兴盛图!这是一曲欢欣鼓舞的家族交响乐!
三、崇尚气节。家梗公,字抱冲,乃南舜公十一世孙、伯原公十世孙,明末中江西举人,被明朝政府任命为湖广广济(今湖北武穴)县令。时值明末乱世,清兵乘李自成立足未稳之机攻入北京,占领中原,推行一系列以剃发易服(“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为代表的民族压迫政策。抱冲公自幼饱读诗书,不甘接受神州陆沉的惨痛后果,毅然举兵反抗清廷暴政,以陈珩玉为元帅,拥兵十数万,沉重打击了清廷势力。但因南明朝廷腐化堕落、争权夺势,抱冲公独木难支,终于失利。就义前即兴赋诗一首:“烽火满城阴,横戈立汉滨。断头宁作鬼,刈发耻为人!”抱冲公的英雄事迹至今仍被湖北乡亲广泛传诵,他不畏强权、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四、为官清正。六房柯氏历代先祖扬名科举、从政为官者不可胜数,涌现出了以进士柯光蔚、柯抡、柯逢时等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柯抡公曾任建宁知县,到任后轻装简从,外出时由二差役前面开路,各扛一牌,分别写着“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不到半年,政绩显著。卸任时行李萧然,城乡绅民为之送行。总督李鹤年以柯抡为“福建第一清官”入奏朝廷。可见柯抡公为官清正,为各级官员树立了典型,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双甽精神是凝聚广大六房宗亲的一面旗帜,是让我们自豪与骄傲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向先辈学习,从自己做起,共同发扬继承双甽精神,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关于应急抢修昶公墓捐款倡议书
尊敬的济阳柯氏成公支下全体宗亲:
为弘扬中华柯氏的文化,秉承先祖精神更好的保护国家文物让昶公后裔勿忘吾祖吾宗经昶公墓应急抢修临时委员会商议,决定修缮昶公墓,我昶公义节两全,为后主而之气节,为友而之义全,不屈而亡节,宋祖敬之勅封而标榜,自宋数百年来昶祖英灵每现,慧吾族后人興旺,子孙繁衍大半华夏,每谈吾祖忠烈引以为傲,昶公陵园虽经历代先祖保护修缮,无奈屡次有盗贼窥探,至今春节逢国难当头疫情之期再有盗墓贼人盗挖吾昶公陵墓,破吾祖风水之灵气,吾等族人为之痛心疾首,经各大房宗长共同商讨捐资加固陵墓,以防再次出现类似事情,以杜绝后患。
昶公陵墓应急抢救保护修缮工程即将开始,今郑重特向济阳柯氏众位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希望得到全体祠孙大力支持,修缮整体全然美观大方,质量坚固,防御性强为标准,方便观光祭祀为目的,此乃千秋功德,全靠济阳柯氏宗族的子孙后代共同努力,慷慨解囊,昶公有灵,必保各家人才显赫,代代昌盛,金玉满堂,家家富贵,凡是昶公后人,应饮水思源,积极行动起来,人人有责,个个有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发扬我济阳柯氏孝悌诚贤的家风,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尽心尽力齐心协作,为修缮昶公墓出谋划策,体现对祖宗的一片孝心诚意,为子孙多积阴德,完成坟墓的修缮事宜,先祖地有灵,也会为此兴奋不已,济阳柯氏家族自古积德行善,识大体,顾大局,当然各有各的思想境界,经济实力也参差不齐,所以此次修缮采取自愿捐款原则,不强迫,全凭一片诚心,故此昶公墓修缮一事,特向全体昶公祖孙发起倡议!踊跃捐款,从而保护昶公陵墓文物以慰先祖。注凡捐款200元以上者,均于功德碑镌刻芳名留念,以章其德,凡捐200元以下者均造册留名,以显其德!
济陽柯氏成公支下昶公陵园墓应急维护修缮临时委员会及唯一认可收款人名单:
1.长房 柯美汶(字柯文)
2.二房 柯亭钦 会长
3.三房 柯华会长
4.四房 柯鑫山会长
5.六房 柯尊义监事长
2020年4月1日
庚子年季春月初九日
孝悌家庭顺,清忠国祚昌。
礼恭交四海,仁义振三纲。
富贵由勤俭,贫穷守本良。
言行防错过,恩德应酬偿。
正大传耕读,公平作贾商。
烟花休入局,赌博莫从场。
族党当亲睦,冤仇要解忘。
奸谋身后报,苛刻眼前光。
王法警心畏,阴功用力禳。
一生惟谨慎,百世有馨香。
在明洪武初朱元璋奠定天下,听信军师刘伯温之言说湖南要出真命天子,朱元璋下令血洗湖南长沙,当时长沙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漢南公后人因此逃避追杀各自逃命,其中有一家人从长沙经平潭往江西地界避难,后居吉安府安福县南乡。此场血案天下皆知。若干年后风平浪静祖先们有六兄弟在此分支迁往各地老四和老六同迁一处,其中有一支再从江西迁至湖南平潭,平潭再迁岳陽,就是现在的岳陽县公田镇柯家里,此支后人在一百年到两百年之间找文安公支下抄写的字派,(崇德遐昌,柏亭传美,于善有常)在解放后此支人的谱遭文化大革命劫难,谱被烧毁,只有口传为据,但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人,三房笫十二世文運公笫六子柯安继公镇守长沙,
八十公公生一娃
笑煞长沙百万家
若是老龙真骨脉
养大儿子坐长沙
这是三房的一个人人皆知的典故,
岳阳现在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能清楚的背下来这首诗,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祖宗几代坐长沙的,对先祖的几次迁徙地点都清清楚楚,几百年传下的信息有点误传在所难免,但大至不会改变,南宋半壁江山巳经摇摇欲坠,元朝总共不到一百年时间朱元璋在湖南屠杀民众,有的逃脱与世隔绝,逃往江西应该是知道自己祖宗是江西,或者是逃往江西躲避追杀,湖南长沙本身是安继公发迹地,几代辉煌,日后风平浪静重回湖南再登历史舞台,这是肯定的,据岳陽公田镇的传承祖先们从江西回湖南平潭后清康熙时有福隆公和鼎隆公两兄弟为朝廷押粮官,在为朝廷押粮时碰上百年不遇的数月大雨,粮食在船上霉烂发芽,两公无法向朝廷交差,为了保命只得隐居,从平潭再迁岳陽公田镇隐姓埋名,据他们现在的情况当时祖宗的忠实奴卜都跟老爷姓柯和他们居住一起,这支人老谱上记载清楚,是佣人后代,这支佣人后代为了扶正自己祖宗的地位,证明自己祖宗是正宗柯家血统,趁政治混乱之时把这支人的老谱全拿去烧了。在九四年就是二十五年前,这支柯氏后裔组织了四个人到大冶金柯寨寻亲,在无法对接的情况下,大冶人帮这支人修了一套谱,作出了六代祖宗,挂靠上大冶金柯寨,
三十三世洪桂公,
三十四世宇名公
三十五世崇柱公
三十六世德正公
三十七世加龙公
三十八世明雛公
他们都知道这六代都不是他们祖宗,
丛观柯氏历史,柯氏历代祖宗在朝为官者有据可查,而且几代镇守长沙,只有思洪公,文运公,安继公,德福公,祖孙几代,所有信息都指向安继公后人,另一支从吉安府安福县迁往湖北大冶再从大冶迁重庆三元,这支人同样知道自己祖宗几代坐长沙,据老辈传下来是,
八十老子十八妈,
笑煞长沙百姓家。
若是老子真骨脉,
依还转来坐长沙,
他们祖上传承下来自己是老六房的后人,因老谱破损祠长柯应泽率领七个儿子把老谱用毛笔抄写传下来,翻开谱上(永興同綉)四个大字,留下了这支后裔出自(永興堂)的证据,而且载明了祖宗几次迁徒的明确地点和几代先祖明清两朝在四川官场上东征西战的辉惶历史。
当吋朱元璋屠杀长沙时命大者才逃了出来,有的逃出长沙后为了保命根本不敢说是从长沙出来的,所以凡在湖南境内或从湖南迁出的各省柯氏宗亲就要注意自己祖宗信息,是不是安继公后人了。另寻江西吉安,萍乡,南昌,周边的柯姓如有传承自己祖宗几代坐长沙的信息请与本人联系,本人电话15387929856微信/电话
寻找:湖北省(武昌府)阳新县(兴国州)木港镇(木石港)塘畔村横岭组上屋(太茶)启绎公长子士(家)仪公次子柯祥煐(生于康熙辛卯年八月二十八未时)、三子柯祥灿(生于康熙甲午年五月十九辰时)、四子柯祥煓 (生于康熙己亥年三月十二申时)。兄弟三人 迁去四川成都府,家谱记载地址不详。士仪公长子在本庄已无后人!世系:永隆-兴高-本武-日宠-柯永-正款-宗杰-启绎(成绎)-家仪(士仪)。
有消息请联系湖北柯昌龙
海南省柯氏族有则公、应凤、道桂、仕枝、立义、黄国、煜公、大清、维才、真维等十个支系。据统计总人口9878人。分布在海口、琼山、琼海、文昌、定安、屯昌、琼中、临高、儋州、昌江、乐东、三亚、万宁、东方、白沙、澄迈等16个县市,98个村庄。
海南柯村暴动记念馆 柯氏祠堂
“海底村庄”追寻柯氏迁琼足迹
据其同代宗亲、叔侄准确推算年代,入琼肇基始祖柯则公,祖籍闽兴化府安乐里(今莆田市灵川镇柯朱村),约在明朝弘治十年至十五年,即公元1497至1503年间受朝廷委派由高州府高罗(今吴川市浅水镇龙首山村)渡琼任职,据《大明谱序》载,时任“海口分县左堂”。前后居府城下田、陶郎。娶邱文庄公之孙女为妻,后代子孙众多,历经百年,一场人力不可抗拒的灾难发生了。《清陶朗旧谱序》这样记述:“我柯族渡琼人籍,其先於下田、陶朗、流厚三村,万历年间俱遭地震崩陷,兄弟星散。”
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七月十三日亥时,一场恐怖的琼北大地震发生了。椐震前的《琼台志》和震后的《万历琼州府志》的户口、都图、役赋、山川、桥梁等有关记载前后不同的变化情况,和北港村陈、郑诸姓族谱以及柯姓族谱中有关记述,其灾难和所谓“同沉七十二村”并非吓人之语。
据后考证,这次地震七·五级,烈度十度,震中在琼山县。东寨港海底村庄是整个沉陷垂直降下水底的,这种情形在中外地震史上尚属罕见。灾难是可恶的,但地震的恶作剧也创造了奇观,它造就了几处遗址的琼台胜景,给现代观光旅游、人文景观增添几笔风彩。对历史、地理和文化的考研帮助巨大。其遗址是:西排湾遗址、绝尾沟遗址、浮水墩遗址、和恭遗址、石见前遗址,而以“海底村庄”著称的不是龙王的行宫别墅,它是四百年前的苍头百姓的家园陷下海底的遗址,统称为东寨港地震遗址。
东寨港地震遗址分布较广,三江、演丰、演海乃至东营的海岸不远处都可发现“海底村庄”的遗迹。各处的遗迹的地面遗物极为丰富,有石柱、石板、菊花纹瓦当、筒瓦、板瓦和灰砖等建筑材料,还有大批宋元明时期的碗、碟、缸、盆、炉、釜、盏等生活器皿。以宋代的遗物居多,明代次之,元代最少。退潮时,遗址中还露出石臼、水井和宋明石墓葬,甚至歪斜竖立在水底的牌坊,其上“贞节坊”清晰可见。
公元2003年,全琼柯氏续修族谱,在陶朗宗祠叩拜,在遗迹处徘徊,心潮澎湃,遐想联翩,迸发着对长眠海底先祖们的无限的怀古情思。
柯氏族陶朗宗亲口传:震后,在外地干木匠活的兄弟闻讯后回来,已见家园无存,亲人不在,但又眷恋着先祖宗亲,不忍远去,便在新陶朗安家立业,重建家园,守护着先人的神灵。在清道光十二年集资捐款,重建宗祠,年年岁岁祭祀先祖。据查,其时所立“建柯氏祠碑”虽已断损,却是柯氏现存最早的文物了。
柯氏族先祖来琼,其居“下田、陶朗、流厚”数村已在旧的都图上抹去,但震前整整百年的繁衍生息,居地就在东寨港重灾区。无疑“同沉七十二村”就有柯氏先人居住的村落,“海底村庄”也就是柯氏先祖们长眠的神灵宝地。他们与南海龙君作伴,也时刻护佑他们的子孙后代,繁衍生息。
岁月沧桑,所幸“兄弟星散”的族人,或琼中、定安、屯昌、临高、乐东开基,或陆续回琼山龙圹、福云、道立、石桥、迈管(德)等墟镇重创基业,以龙人精神,勇与天争、敢与地斗,徒迁衍播遍及全琼,历二十四代,人丁兴旺,英才辈出,并把始祖由济阳堂延续在琼州,开创的双柏堂灯号,发扬光大。
前赴后继 全村革命
海南柯氏族人勤劳勇敢。他们自南迁入琼以来,就劳动、生息在这块美丽富绕的土地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开发建设祖国的宝岛。为缔造和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民主革命时期,柯氏族的革命村庄是大湾村,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大坡镇中税乡。当年革命时期,日本人和国民党前后把村庄烧光,但大湾村的革命烈火越烧越旺。大湾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却有几十人参加了革命,其中有4对夫妻,2对兄弟等等。其他群众都积极支持革命,为参加革命的亲人做掩护、送水送饭送消息。参加革命的人中,有28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7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幸存的柯之桐同志,1939年参加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黎姆山交通主任,解放后曾任福昌乡乡长,中国农业银行土桥营业所主任,农业银行琼山分行行长、农业银行海口市支行副行长,琼山县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琼山县工会主席。
琼中县罗螺支族位于五指山区。原为汉族,是则公的后代。1956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户籍登记时,登记为黎族,是柯氏族的一个黎族村庄。日本侵琼后,国民党顽固派保存实力,消极抗日,一步一步地从定安退到五指山区。他们对黎族同胞进行残暴的统治和压迫,就是黎族上层人士也同样遭到非人待遇。红毛乡乡长王国兴因不能按时上交国民党所要的物资,被抓去吊起来打得遍体鳞伤,口吐鲜血。国民党的暴行激起了黎族人民的极大愤怒,1942年王国兴等黎族首领以红毛乡为基点,进行起义的醒酿和串连。王国兴到柯氏族的罗螺(虾)村活动,村中父老柯开时(时任国民党政府副乡长)与王国兴一起同群众商量,准备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打击。1942年12月,由于内奸告密,国民党包围了罗螺村,打死了一名群众,并逮捕了柯开时及其爱人、儿子和柯文交等4人。村里的群众设法救回柯开时的爱人和儿子,柯开时和柯文交被敌人杀害。
1943年8月12日,400多名黎苗族同胞发动了白沙起义。打败了国民党驻当地的正规军,国民党调动更大的兵力进行反攻,起义失败。随后与共产党联系,从此,黎苗族同胞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大保村有9人参加革命,都先后革命牺牲,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其中有5人被列入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海南英烈谱》。
据不完全统计,柯氏族有75人参加革命,有60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50人被追认为烈土。
女中豪杰柯华文,1988年被海口市农业银行录取到红坎坡分理处当储蓄员,1991年为保护国家财产与四名抢劫银行的歹徒进行搏斗,不幸牺牲。1991年被海南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1992年被中国农业银行授予“全国金融卫士”称号。
柯嘉予激流勇进
海口市滨濂村位于海口市的西南部,是革命老苏区,是革命前辈冯白驹将军早期革命活动的据点,是海南岛第一个成立农会的村庄,也是最早成立中共党支部的村庄之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滨濂村在北京朝阳大学读书的青年柯嘉予(原名柯启绩,别名柯为苑)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并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与临高县东江镇四门楼村在北平警官高等学校读书的柯柏森等人组织琼岛魂社,创办《琼岛魂》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1924年大学毕业后,受组织派遣回南方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7月在广州召开了琼崖革命团体代表会,成立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1926年随国民革命军人琼,参加中共琼崖组织的筹建工作。先后与中共党员王文明、杨善集、莫孔融、黄昌炜及陈垂斌等人,创办《琼岛魂》、《琼崖青年》、《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等刊物,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2月,中共琼崖特别支部成立,被选为支委。
国共合作后,柯嘉予按照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的决定,以个人资格加人国民党,任国民党海口市党部秘书长,创办《琼崖民国日报》兼任总编辑。柯嘉予的胞兄柯启伦也是共产党员、农协会员,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海口警察一区署长,陵水县监狱所长,国共合作破裂后被杀害。
1926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口市竹林里邱宅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琼崖地方委员会,柯嘉予当选为委员,兼军事部副部长。琼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革命高潮。工人阶级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海口市在工人中创办了各种训练班和夜校,柯嘉予经常去讲课或作报告。农民协会的发展和农民自卫军的普遍建立,需要更多懂得政治和军事的农民运动骨干,中共琼崖地委将加积农工职业学校改名为仲凯农工学校,创办琼崖高级农民政治、军事训练所,柯嘉予兼任教员。为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中共琼崖地委又重新开办琼崖公学,由柯嘉予等人任教员。
在冯白驹、柯嘉予、朱润川等人的宣传发动下,1926年2月28日,滨濂村成立了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1926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海南第一个农民协会——滨濂村农民协会。农会成立后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农会成立第二天,由柯嘉予、朱润川、陈汝鉴等组成宣传队,到附近村庄进行革命宣传;二是发动群众办平民学校。学校教识字、唱歌和讲革命道理。鼓励农民废除旧风陋习,发动妇女剪革命发。女青年柯桂南带头剪了自己的长发。在她的带领下,秀英附近15个村庄的妇女,掀起了剪革命发热潮。
1927年2月经吴维爵介绍,陈先达、柯启芬、陈汝鉴、吴朝高等4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成立了中共滨濂村支部,选出黄景吉(滨濂村人)为支部书记,这是海南成立最早的党支部之一。4月中旬柯嘉予、吴策勋、陈九亭等回滨濂村,在柯氏祠堂召开滨濂村党员大会,吸收在本村任教的吴维朝加人中国共产党,并由柯嘉予宣布上级决定,成立党总支,任吴维朝为总支书记,负责联络秀英附近15个村各个党支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爆发,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员,迫害民主人士。全岛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2000余人,被杀害500余人,滨濂村的共产党员柯启论和柯启淋惨遭杀害。革命陷入低潮。琼崖共产党组织果断地撤到农村,号召人民继续斗争。柯嘉予和冯白驹等人在海口市郊区继续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6月份琼崖讨逆革命军成立,柯嘉予任第六路(琼山)军司令,冯白驹任政治委员。1927年秋,中共海口市委成立,柯嘉予任第一任书记。1928年春,在苍东村建立海南早期苏维埃政权一琼山县苏维埃政府,柯嘉予任政府主席。后因叛徒出卖,柯嘉予被追捕,连夜潜回滨濂村,由村党支部派党员陈汝鉴掩护转移到儒益村。冯白驹接到通知后,也及时撤离海口,来到滨濂村,由柯启绰(滨濂村人)掩护转移与柯嘉予会合,再由滨濂村党支部派柯启超以清明扫墓为掩护,护送到琼山长康村。迫于敌人的通辑追捕,柯嘉予离开海南前往南洋,后转回上海,与冯白驹等人转人“地下”,在海口市郊区继续发展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
海南柯氏寻根溯源
关于柯氏的姓氏来源,根据史料记载,柯姓的源流主要来自四支。
第一支出自姬姓,始成于春秋。吴国有个叫柯庐(卢)的人,是吴王的儿子。他的后代就用他名字中的″柯″字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第二支出自姜姓,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为姜子牙的嫡系子孙,源出齐国。
第三支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
第四支古代羌族、鲜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
柯姓,在大陆为数不算很多,而在台湾却为数不少,堪称是台的著姓之一,被排为第三十八个大姓。其分布情况,以嘉义、台南、彰化、台北等地为最多。台湾的柯氏,与其他诸姓一样,也是来自大陆的福建和广东两省。唐宋时期,福建的柯氏也渐渐由闽迁台。柯氏迁台,最早始于清代的乾隆年间,由福建迁居入台的最早柯氏先人,是来自江西。北宋时,一位柯氏族人由江西广信府的贵溪县,到广东的潮州当太守,为避金人南扰,隐居于福建漳州龙溪县。乾隆初年,居于福建安溪二十八都士林乡的柯姓,最先入居台湾台北泰山乡大科柯厝坑。
一门四教授柯家威名扬
全海南柯氏总人口为9878人。其中男性5520人,女性4358人。60岁以上约928人,18岁以下约2490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为10.2%,高于全国7.7%的水平。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支族有滨濂支族18.8%,琼海石桥支族18%,琼海欧村和深卿支族13.5%,以及琼中塔择支族12.6%。老年人口比例高,说明本氏族成员寿命也较长。目前最高者是琼海加里支国海母94岁。上述支族老年人口比率高与其相对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居住环境密切相关。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的比率是27.4%,体现本氏族人口发展很正常,人气兴旺。
该氏族为汉族。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在1956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和户籍登记时,把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琼中县全境的居民,划归为黎族或苗族,本氏族居住琼中的各支族包括塔择、来浩、掘大、红皮沟、螺虾等支族也在户籍登记时登记了黎族。
该氏族旅居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有琼海欧村支4户。其中新加坡2户41人,印度尼西亚1户9人和台湾1户9人共59人。旅居海外的还有滨濂支族居新西兰1户4人,琼山上山支族也有旅居泰国的,青松支也有一户旅居香港。
该氏族成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人,每百人中有4人受过高等教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氏族青壮年成员5672人,从事的社会职业大致为:国家干部2%,从事各种专业工作如老师、医师、工程师、经济师等白领阶层5.8%,固定和不固定的蓝领阶层(打工)6%,商人和企业家0.2%,小买卖和其他社会服务4%,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84%。在海口市桂林洋青松村,柯景义家四兄弟全是教授,仅青松村就有教授、工程师等26人。
柯氏族中,受中等教育的比例不太高,成年人当中约有50%的人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如临高调楼支族利用面临北部湾海域,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成为本氏族最富裕的支族。琼山大宝支的柯尤昌,额外承包开垦荒田,扩大种植面积,使农业收入达到年人均6350元。琼山大湾支族柯景林则是充分利用社会人际关系的无形资源获得成功的典范,眼下有自己的公司进行农业和房地产的开发和租赁,具有一定数量的资产。
本文在采写过程得到了柯景林、柯景龙等人的热情帮助,参考了《海南柯氏族谱》、《中国百家姓》和《海南百科全书》等书籍,特致谢忱。由于资料缺乏,不足之处,盼请指。
本文来源柯氏研究院公众号文章
潮汕潮南区峡山街道洋内居委阳光村内的柯氏家庙,据2012年《潮阳县志》记载,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为宋代建炎元年(1127)丁末科进士、国子监宣教大学士柯裔武所建。明代由柯氏裔孙按旧制进行修葺,清康熙四十三年(1740)由贡生柯文锦主持全面修建。坐东向西。为三进二天井四合院的格局,建筑面积942.8平方米。头门一式用石板构砌,有人物和动物浮雕、通雕石刻图画多幅,檐梁石雕,精工细作。其石制弯板左右对称刻“敬”、“诚”、“孝”、“仁”。大门匾额书“康熙四十七戊子年五月吉/柯氏家庙/十六世孙贡生文锦捐资鼎建”。背书“长发其祥”。
上厅和正厅建筑面宽五开间、进深三开间。南北两个次开间为穿斗式梁架结构。中间开间为抬梁式构架。正厅中间开间为木瓜上配八角斗抬梁梁架结构。梁枋、斗拱、瓜柱、雀替等处有精美木雕,工艺简朴大方,浑厚坚实,为明清建筑风格。上厅梁与梁、梁与桐柱之间的驼峰形象丰富饰以卷草、鳌鱼。
上厅与拜亭之间霤母槽为9米长石质凹槽立雕双鳌鱼形象,为潮汕建筑之绝。而且柯氏家族人才辈出。南宋进士柯裔武、柯起龙,明代举人柯汉、柯良缙、柯挺之,贡生柯河。清代武举人柯国器、贡生柯文锦等。家庙还保存着历代名人题刻对联,头门有清进士、雷州府教谕周凤来题联、正厅檐柱有明代状元、诗文家、南京翰林院修撰罗伦题联,拜亭金柱为明代诗文家、学者、江西提学副使蔡清题联,后主柱为明代岭东提学佥事赵瑶题联,头门石雕 穿斗式梁架与抬梁式梁架混搭结构。
该家庙建筑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建筑风格显示出福建与潮汕有机相结合之鲜明特色,对研究先民迁移和当地建筑风格融合提供实物,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拜亨精美木雕,上厅、正厅与两廊、天井俯瞰,上厅与拜亭之间9米长石质霤母槽为立雕双鳌鱼形象。
天井南廊有一块光绪十五年潮阳县知县所立的碑记,由于现场小编没有带制作拓片工具,只有通过简单方法对碑记内容进行判读,它是一块严禁夫头、乞丐籍借婚嫁勒索和对新婚嫁娶规定章程碑记。碑记内容为:
同知御特护潮阳县正堂加三次纪录六次陈海□ 立晓
谕严禁事,现据阳溪乡乡老柯钟笃、柯秀清、柯吴喜、柯林福、柯珠光遣袍柯顺呈称,伊等小村同族共居,所有婚嫁均由外乡迎送,近有丐匪三五成群每逢婚嫁事情,则纠集多人擁门强丐,夫头亦复持强捐勒,致使新娘多行甚至籍称讨赏,半途拦截必当饱其所欲,其所欲始得放行。此等恶习为地方之害,今伊笃等补造彩舆一乘,以便民间借用。每次给钱乙百文,以备随时修补之费。所有轿夫仍由主人自雇,闲杂人等讨赏应听主家给发。因恐夫头强丐仍蹈故辙滋生事端。叩乞出示严禁等事到县,据此,除批揭示外,合行晓谕严禁,为此示谕该乡居民及轿夫诸包人等知悉,嗣后该乡遇有婚嫁准尚柯钟笃等借用彩舆,每次送给花银乙百文。所有轿夫应由主家自雇,乞丐人等讨赏应听主家酌量给发,不得籍端苛索半途拦截。自示之后倘敢故违,仍前指勒一经访闻或被控告,本县定即严拘究办,决不姑宽,其各凛遵毋违。特示。
计开新婚各款章程序列示左:
一、议叠头入众公规钱计花轿钱捌百文。小轿有吹首铜钱六百文。正小轿铜钱四百文。免用轿者铜钱弍百文。重婚娶红花女者照初婚之例。
一、议赏轿夫插花计花轿赏钱乙百六十文。小轿赏钱捌十文。
一、议赏伴娘婆轿夫、媒人轿夫、挑担脚夫插花每人铜钱四文。
一、议轿夫、脚夫人等概不准食主家员汤。
一、议嫁女开门钱每人乙百文。
光绪十五年九月弍十日 示 贴阳溪乡晓谕
金石是史料考证中重要依据,历来受研究者之重视。它是潮汕地区迄今第一块清代反映新婚嫁娶章程的碑记,对研究古代潮南地区仍至潮汕地区民俗提供宝贵实物资料。新婚嫁娶是族群或邻里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和传承的重要民俗事项,以各种形式与内容贯穿人民生活之中。该碑对研究新婚嫁娶长期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形成和传承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碑中对婚嫁过程各类彩礼费用进行规定,是规范族群或邻里行为准则;是调解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争端,是促进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发展。更是柯氏族人热心本地公益、慈善事业的表现,通过家族的组织作用,将不同层次族群或个人团结起来,促进乡村凝聚力与认同感,相互和谐共处。对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创造现代文明,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发展也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作者: 迎涛听风
一、宋)季维烈公主修
二、元)初士敬合入公弼闽谱,应登序
三、明)弘治兴刚、尚佐、富宁
四、明)嘉靖柯芬
五、明)万历戊寅日辿、正发、正冉、玉环、玉光、玉积、荣策、荣怀、茂盛、茂莲
六、明)万历丙午宗旦、柯早、正恒、正赂、正道、宗续、宗榜共十人重修(其中三位正字世系无名)
七、清)雍正丁未名载各房支谱
八、清)乾隆己酉祥麟、瑞球、隆华、道阀、进萃、等十七人重修
九、清)道光戊子重修名载各房支谱
十、清)咸丰庚申续修
十一、清)光绪壬辰重修,主要刊载日现公支系繁衍的后裔。但谱书前半部分追溯了柯氏先代各世系。
说明:凡柯氏家族各支派所重修的宗谱,因资料不全,未能详列!
一、南舜(南尧、舜、禹、汤)——伯原(伯祖、文、原)——永隆(永宝、寿、隆、华、琛、琳)——兴 高(兴高、刚、和、泰、春、义)——本富(本万、富、文、武)——日现——柯正(柯正、大、普、彩、兹、 慈)——正唐(正馨、禄、唐)——宗洋(宗美、羲、洋、义、盖、羡)——启宥(启宥、宽、容、宏)——家 班(家琏、瑚、班、珏)——祥彦(祥奇、章、彦)——瑞璜(瑞璜、扁、碧、珍)——隆清。瑞璜公只生子隆 清公一人,隆清公于清乾隆年间,只身一人迁徙至云南省昭通府永善县井底坝(现溪洛渡境内)娶当地拉乡蒋氏, 生子四;道顺(更名道周) 、发、兴、祥(更名道凝) ,已繁衍至二十三世。其裔多数定居永善县城周边,极少数 迁居昭通、鲁甸、昆明、禄丰、大板桥,广西桂林和四川省雷波县永盛区陈家坝子等县、市、区居住。本次参与 续修滇黔川支谱的柯昌顺即该支系后裔。
二、日现——柯彩(柯正、大、普、彩、兹、慈)——正恕(正未、周、惄 nì 、恕)——宗书(原名宗谱) 册—— 启熏(启煊、辉、熏)——家芳(家蕃、芳、蕙、慈、荫、芬)——祥珑——瑞琏(瑞琏、瑚)——隆 宪(隆宪、章、文、武)。乾隆年间瑞琏公夫人李氏老孺人携子四人,自江西老家迁徙云南省永善县务基(金沙 江右岸)置地立业。隆宪公之裔现定居在永善县务基乡境内,四川省雷波县境内的五官乡、南田乡、海湾乡、汶 水乡、乐山市苏稽镇和成都市等地。隆章公之裔定居在永善县黄华乡甘田中坝、马楠乡,四川雷波县卡哈洛区, 永盛区陆银沟等处。 (隆章公之裔与镇雄州上西里四甲萝卜驿隆发公之裔相混淆,现已查明,另修入本谱 )。隆 文隆武失考。该支系已繁衍至二十二世。现已查 明上叙述原误为隆章公之裔,实际系镇雄州隆发公之裔,该支系再版已收录入本谱。
三、日现——柯正——正禄(正馨、禄、唐)——宗磊(宗藠( jiào ) 、品、义、磊、烈)——启义——家 孟(家元、贤、孟、梁)——瑞交(瑞交、京、有、亶)——隆义(隆仁、义、礼)——道龙——进福(进福、 禄、寿)——益荣(益荣、华)——大贵(大顺、富、贵、双、全) 。大贵公裔现定居在永善县务基乡波车村岩 脚,四川省雷波县永盛区上回龙乡牛屎沟、等处,该支系已繁衍至二十三世。
四、南舜——伯祖(伯祖、伯文、伯原)——永文(永文、宗、轩)——兴富(兴富、昌、福、远)——本 佑(本佑、槐)——日受(日明、晚、受)——柯、正、宗、启四世失考——家科——祥利——瑞椿——隆煌(隆 焜、耀、煌)其后裔定居在永善县务基乡街前边柯家寨堡和永善县佛滩乡花岩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花岩村柯昌 龙等人移居武汉。该支系已繁至二十二世。
五、日现——柯兹(柯正大、普、彩、兹、慈)——正西(正西、感)——宗六(宗孝、六)——启枝(启 枝、昌)——家洋(家昌、洋、峻)——祥享(祥享、云)——瑞龙(瑞龙、凤)——隆林(隆福、寿、康、林) 。 隆林弟兄四人由江西迁湖北大邑县,又迁云南省盐津县豆沙关下坝子。福、寿、康三公转回大邑县,隆林公留豆 沙关下坝子立业。其后裔居住豆沙下坝子、大关县高桥、木杆等处,已繁衍至二十一世。
六、日现——柯兹——正西——宗六——启枝——家洋——祥云(祥享、云)——瑞开(瑞礼、开)——隆 林(隆金、玉、满、林)——道华、富、寿、洪。隆林公之后裔居盐津县豆沙关石门等处,已繁至二十一世。老 谱记载,瑞礼公迁居云南省彝良县失考。 上述两支系柯昌仁主持续修 2006 年丙戌《柯氏族谱》照抄袭于 1996 年昭通续修《柯氏宗谱》其内容,柯昌 仁并未前往大关、盐津调查核实,是否有误,难于定论。且其间十年已结婚生育之裔也未调查登记入谱。遗憾!
七、续修滇黔川柯氏部分支系支谱时,据前人代代相传的传说,已核实前述提及的瑞礼公先落业彝良牛街。后移居镇雄盐源定居 , 家业兴旺,人丁发达。因迁祖坟,房屋失火,灾难接踵不断,幸存益真、大兴叔侄二公, 根脉未断,于今已繁衍至二十三世。详见即出版的滇黔川《柯氏族谱》 177 页记载。
八、日现——柯正——正唐——宗洋——启宥( yòu )——家珏(家琏、瑚、班、珏)——祥贤(祥志、圣、 贤)——瑞礼(瑞礼、义、相、传) 。据老谱记载:祥贤长子瑞礼迁居云南省昭通府永山县失考。山善谐音,且 昭通府所辖并无永山县,此必定是笔误。经调查,瑞礼公之子隆兴及其孙道美两代人均系六十岁后得子,因此耽 误繁衍后代六十余年光阴,致使其裔才繁衍至第十九世。现瑞礼公之五代孙益祥、益林二公之年龄才进花甲之年。 详见 2006 年丙戌永善县柯昌仁、柯昌顺续修的支谱第 30 页调查情况说明。瑞礼公之五代孙益祥、益林二公现定 居永善县莲峰乡万和村文坛田坝二社,已繁至十九世。解放后曾任贵州省省长龙志毅系益祥、林二公之姑表兄。 龙系永善县莲峰彝族土司龙贡山之长子。
九、日现——柯兹——正西——宗六——启枝——家峻——祥禄(祥禄、名、寿)——瑞齐(瑞燕、赵、韩、 魏、齐)——隆青——道怀、道广。据老谱载,瑞齐迁徙陕西省汉中府西乡县大安里下高川薛家河。现地名为西 乡县高川镇五星村八组,信访到隆青公后裔柯愈清、柯昌兴、柯昌谟等人。联系业务电话: 0916-6311296 。邮编: 723505 。另外还有一个联系电话: 0916-6311298 。
十、成公之兄材公于唐 · 僖宗年间迁浙路,据《辞海》解释:浙路即浙东浙西,是唐朝地方镇名于今浙江省 境内。
十一、成公之弟丰公于唐 · 僖宗年间迁淮南。据《辞海》解释:淮南是唐朝地方镇名,于今江苏省、安徽省 江北淮南大部分地区。
十二、伯文公迁四川崇庆府壁山县小东门外小河。又娶王氏生六子(不知名)子孙繁衍,元配华氏生子永彦 居江下山陂驲 rì 。
十三、伯原——永隆(永宝、寿、隆、华、琛、琳)——兴高(兴高、刚、和、泰、春、义)——本富(本 万、富、文、武)——日现——柯彩(柯正、大普、彩、兹、慈)——正恕(正未、周、惄、恕 )——宗书(宗 书原名宗谱、宗册)——启熏(启煊、辉、熏)——家慈(家蕃、芳、蕙、慈、荫、芬)——祥富(祥富、华) 。 祥富公迁贵州(无详细地址)生瑞忠,公殁葬陕西(无详地址) 。祥华公殁葬贵州。
十四、柯兹————正感(正恩、感、西)——宗享——启书(启相、兰、书)——家爵(家爵、廷)—— 祥达、祥远。祥达生瑞孔迁贵州。祥远生瑞登,瑞登生隆添,其父子俱迁贵州。上述家爵公之裔迁贵州繁衍后裔, 均无详细地址。
十五、日现——柯正——正禄——宗藠、宗义、宗品、宗磊、宗烈。宗品生启高 , 宗烈生启仁等三子,俱迁 顺庆府怀宁县江石碑。启仁等后又迁未详。 宗藠生启贵、启立二人,启立生家权、柄、朴三人。家权生子祥现、璲、瑚、琏、琮五人。 (一)祥现——瑞振支下,隆申、隆虔。隆申生道济、江二人,父子三人俱迁陕西省白河县老河沟夹何关石 灰窑居住。隆虔支下进麟——益珩生大富、贵二人随母远迁未详。 (二)祥瑚——瑞括——隆亨生道锦、镒、铎三子,此四人迁郧阳府。祥瑚公生子二:瑞玉、括。 (三)祥琏——瑞抡(瑞抡、执、持、按、援)——隆贵生道松、柏二人,随母邓氏迁居湖北省郧阳府。 (四)祥琮——瑞扶(瑞托、采、扶)——隆福迁居郧阳府。 (五)家柄——祥琦——瑞秦迁居顺庆府宜隆县。 (六)家朴——祥琳——瑞昌生隆贵、发、祥三人,远迁未详。 (七)祥琏之三子瑞持、四子瑞按弟兄二人迁四川,无详细地址。 宗磊——启义——家元、贤、孟、梁。家孟生祥兴、高、万、志四人。祥兴生瑞交、京、有、亶四人。1 .家孟——祥兴,长子瑞交生隆仁 , 四子瑞亶生隆占、智二人,俱迁居湖北省郧西县夹岭沟,瑞京生子隆智 迁湖北省郧阳府西县大王沟。 2 .家梁——祥桂(祥宛、桂、梅、槐)——瑞韩(瑞齐、楚、赵、魏、燕、韩)——隆卯(隆瑄、皆、鉴、 卯、向)——道钗迁景德镇。道钗系隆皆三子,立予隆卯为嗣。
十六、日现——正馨——宗僮——启珠——家哲——祥佑 (yòu) 生二子:瑞麟、凤,远迁未详。
十七、日现——正馨——宗徼 (jiǎo) ——启富——家美——祥玉——瑞国生子:隆淮迁四川未详,隆梅、隆 柏迁湖北郧阳府。
十八、日现——柯正——正唐(正馨、禄、唐)——宗洋(宗美、羲、洋、义、盖、羡)——启宥(启宥、 宦、宽、容、宏)——家琏(家琏、瑚、班、珏)——祥英迁长沙西门外。
十九、家班——祥彦(祥奇、章、彦)——瑞珍生子三:隆和、贵、美迁居云南永善务基繁衍至进字世系失 考。
二十、启宥——家珏(家琏、家瑚、家班、家珏)——祥圣(祥志、圣、贤)——瑞康(瑞应、康、庠、序) 。 瑞康生隆作、隆佳二子,迁湖北郧阳府付家洞。
二十一、祥贤——瑞传(瑞礼、义、相、传) 。瑞传生隆标、隆梅二子,迁郧阳府郧阳山。
二十二、正唐——宗义——启宪(启宪、宸、家)——家谅(家谅、谟、谆、诚、咏)——祥茂——瑞森, 迁陕西兴安府保家沟。
二十三、家班——祥章——瑞魁(瑞秀、文、龙、魁、志)迁四川未详。瑞文生子三:隆福、禄、寿,隆福 生道大、道贰,迁四川未详。
二十四、宗义——启宸——家论(家论、详、讳)——祥菲——瑞贵——隆显——道明迁陕西省兴安府。
二十五、启宸——家详——祥元——瑞麟——隆仁——道夏。迁陕西省兴安府安康县高望山。
二十六、瑞麟——隆信——道雅、道秀二人,迁居同道夏所迁地同居住。
二十七、日现——柯普——正中(正惠、中、北)——宗嘉——启园(启团、园)——家文(家文、学、誉、 举、齐)。家文迁武昌府湖西地方,生子三:祥经、学、瘦。祥经生子三:瑞彩、云、龙、瑞龙生子三女三 , 隆先 随同父母迁陕西白杨坝。
二十八、日现——柯彩——正恕(正未、周、惄、恕)——宗书(宗谱更名宗书、册)——启煊(启煊、辉、 熏)——家田(家田、玉)——祥梁(祥栋、梁、柱、松、柏)——瑞春(瑞智、历、春) 。瑞春迁湖北郧阳府 郧县。祥松生子六:瑞灼、煜、辉、炳、焜、照。瑞焜携子隆宇迁居同瑞春。瑞辉迁四川省 夔州云县居住。
二十九、家田——祥柱——瑞兴——隆英(隆英、雄、豪) 。隆英生三子 :道璨、珀、坤三人迁居郧阳府郧阳山付家洞。
三十、家田——祥柏——瑞华(瑞荣、华) 。瑞华迁湖北省郧阳府郧县大山保。
三十一、宗书——启熏——家蕃(家蕃、芳、蕙、慈、荫、芬)——祥桂——瑞栋生隆孝、弟二人;瑞松生 隆忠、节、义、康,均迁居湖北郧阳府繁衍生息。家蕙——祥干生瑞翠、超、群三人,俱迁四川大林厂。
三十二、启熏——家荫——祥诗、书、易。祥诗生瑞有、朋。瑞有迁郧阳府永乐乡后川里大藏保皇山庙。祥 易生子四:瑞郁、秀、奇、柏。瑞郁迁四川龙洞,生子四:隆金、玉、满、堂。
三十三、启熏——家芬生子三:祥赞、选、美,其后裔俱迁郧阳府,老谱载,该支系已繁衍益字世系。
三十四、柯兹——正恩(正恩、感、西)——启珑(启祥、启珑)——家寿随母戴氏至桃花苑王宅。待查是 否桃花庄。
三十五、柯兹——正西——宗六(宗孝、六)——家峻(家昌、洋、峻)——祥禄、名、寿三人。祥名生子三:瑞魁、利、贞,俱迁陕西省汉中府西乡县居住,但娶氏生育失考。 以上从四至二十六系本富公之子日现公之裔远迁集录。以下二十七开始系本武公之裔远迁集录。
三十六、永隆——兴高(兴高、刚、和、泰、春、义)——本武(本万、富、文、武)——日旦(日会、宠、 旦、昶、权、衡)——柯恒——正浯(正浯、溢)——宗?——启璞(启瑜、璞)——士元(士元、亨、利) ——祥樊(祥高、夏、樊) 。祥樊生子二:瑞琦、甲,弟兄二人迁陕西省西安府安康县。瑞琦生隆文、武二人。 殁葬安康县东乡磨沟铺西南向。瑞甲有无嗣无记载,殁葬安康县殷家沟西向。 启瑜——家合(家会、合)——祥北。祥北生瑞财,父子迁陕西,其余未详。
三十七、日昶——柯季(柯季、雪、云、霞)——正羔(正叠、芋、霰、脉、羔)——宗荣(宗荣、华、富、 贵)——启高(启高、下) 。启高生子二:家有、兴。家兴生子三:祥福、禄、寿。家有生子五:祥道、奇、银、 眼、贵。启高支下,祥字世系八人;瑞字世系三人;隆字世系十一人,道字世系十二人,老谱记载到进字世系仅 道政生进超,其它道字世系还未生育。上述支系自家兴、家有二公迁入河南省,二公殁俱葬河南省南阳府桐柏县 歇马岭张家寨。家有三子祥银定居桐柏县西淮源保东果园歇马岭张家寨。祥银长子瑞龙生子三:隆振、光、明。 迁居河南省遂平县土山保。 正羔——宗富(宗荣、华、富、贵)——启粒(启粹、庄、洪、佩、粮、粒)——家柏(家松、柏、梅、桂、 朴、模、椿)——祥元。祥元公寓居陕西。其余不详。
三十八、日衡——柯菖(柯荀、蒙、荼、花、菖)——正画(正书、画、相)——宗继(宗继、豪杰)—— 启明(启达、连、明)——家发。启明携子迁四川省汉州小汉镇居住。 正书生二子:宗茂、盛,弟兄二人远迁失考。 正画——宗杰。宗杰随官居云南地名土司。
三十九、日衡——柯荀——正墩(正义、作、芹、格、墩)——宗济(宗潘、汤 、汧、济、渎)——启万 (启美、玉、万、光、明)——家超(家超、群)——祥照(祥光、照、元、达) 。祥照生子六:瑞庆、麒、麟、 鹤、鹏、元,携瑞庆、麒、麟,父子四人迁陕西省兴安府安康县沈桑铺居住。
四十、日衡——柯蒙(柯荀、蒙、 花、菖)——正利(正元、亨、利、贞)——宗位——启述生家肇,迁 居四川大林厂。 柯蒙——正元——宗庠——启逵(启连、达、逵)——家学(家润、学、裕、德)——祥阁(祥訚、阀、阅、 兴、盛、阁) 。祥阁生瑞龙、凤、凰三子;祥阅生子四:瑞干、坤、开、泰。瑞干、坤、龙、凤、凰五人迁四川 后溪河兰溪连界居住。 启逵——家裕(家润、学、裕、德) 。家裕生子五:祥光、辉、耀、晃、焕。祥光殁葬云南;祥耀、祥晃迁 陕西,祥耀复迁宁州。 柯蒙——正贞——宗仲(宗仲、儒、伯)。宗仲生五子:启暹( xiān )、道、延、选、远。启暹生家泷,家泷 生祥汉,祥汉生隆验 , 迁居湖南,地址不详。 宗仲——启道——家升(家升、陛、满)——祥永(祥荣、华、富、贵、永) 。祥永生瑞彬——隆发迁陕西 平利县居住。 宗仲——启延——家巨——祥炳(祥辉、炎、炳、烈、照、照、焯、煌)——瑞海(瑞海、洛、江)——隆 准生子三:道福、禄、寿,俱迁四川大宁县六甲大寨湾居住。 宗仲——启远——家院(家陟、院、隧、邝、陬)——祥员(祥员、彬、沾)——瑞云(瑞雨、露、云) 。 瑞云生隆夏迁陕西省兴安府安康县居住。
四十一、本武公生子六:长子日会、次子日宠,此二公后裔无据详查,因老谱前部分损毁。六子日衡之后裔尚有还能查到的家遂、广、取、玥、琳、瑞、齐、门、亮、豪共十一位,家字世系之后裔,是否有远迁也无据可 查。 本武——日昶——柯季——正羔——宗华——启粹——家宝迁居贵州安庆府镇宁州下纳拔白崖场。家宝生祥 发。祥发生子四:瑞凤、麟、兴、云。瑞麟生隆盛、青。瑞兴生隆茂、松。家宝公生于康熙丁丑。祥发公生于雍 正辛亥。 本武——日昶——柯季——正羔——宗华——启妆——家托(家托、拔、招、扶、授) 。家招、扶二人迁贵 州安庆府镇宁州水铺定居。家招生祥云、雾、泰、梓四人。祥云生瑞卿相二人;祥泰生瑞济、人、利三人,祥梓 生瑞物。家扶生祥明。 本武——日昶——柯雪——正丛——宗长——启道生家盛、旺、佑三人,俱迁贵州遵义府怀仁县岩门场。 上述三支系远迁贵州,凡已繁衍所到世系凭老谱记载,俱已抄录入谱,谨供远迁柯氏家族存查。 因老谱后部份损毁,上述集录远迁支系仅系本富本武两公之后裔,本人收藏有上述二公所续修的支谱。至于 本万、本文二公所续修的支谱无从寻找。据清 · 道光 8 年岁次戊子永隆公长子兴高公房共续修了十本谱书。第一 本所记载内容有:上谕(即治家十六条) 、序、祠堂训、双甽祠墓图、高公祠墓图、高公祭田数、二忠论、忠烈 公传、旌忠祠记、海潮公传、双甽世传、先代世系,禺峰公义例、凡例、家规、历世选举和南舜公五代世系共十 八项内容,计 182 页。第二本刊载本万公日皋、柯清、柯秀世系,计 138 页。第三本刊载本万公日升柯奇、柯庄、 柯耸世系,计 143 页。第四本刊载本万公日洪世系,计 94 页。第五本刊载本富公日现世系,计 91 页。第六本刊 载本文公日照、日煦世系,计 96 页。第七本刊载本文公日受世系,计 88 页。第 8 本刊载本武公日会世系,计 82 页。第九本刊载本武公日宠世系,计 155 页。第十本刊载本武公日旦、日昶、日权、日蘅世系,计 79 页。
【注 : 此篇文摘自贵州柯昌顺所修《柯氏家谱》】
【补充】
四十二、瑞祯公(母吴氏)迁四川长林湾,瑞祯公原系江南安庆府太湖县孝义乡三十八都,据重庆云阳新津乡太胜村柯氏家谱记载:煩閤族人等宗派均由瑞禎公入川母吳氏自江南太湖縣孝義鄉三十八都,育挙板上列名宗派:南北永興,本日科正 宗啟家祥,瑞隆道進 益大洪昌,尊賢希胜 以肇萬康,輝宏先志 澤垂奕冀,优久弥章,丁發財百,子孫萬康,這六字是祝福話,刊刻以後遷至四川奉節縣高雅鄉長林塆,瑞禎公生三子,長曰隆栋,次曰隆春,三曰隆福。 据张氏族谱记载:“张公正华的长子“汝圣,出生于武昌府兴国州大冶县四会乡宣风里房下堡,迁安庆府太湖县孝义乡三十八都玉望村堡上墨白园山凸社。” 太湖赵氏一族,据其家谱记载:“自元朝中叶迁居大别山腹地太湖玉望村(今望天乡宝坪村)”,故古地名安庆府太湖县孝义乡三十八都应该在现在的江苏省安庆市太湖县北中镇宝坪村。
己亥续修宗谱序( 2019)年
郧西县城关镇永隆公 日永公 隆义公支
参天大树下有根,万里江河上有源;同样,国有历史方有志,人有姓名家有谱。我们郧西城关柯氏隆义公后裔都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具有光辉灿烂的悠久历史。
现居住在郧西县城关镇红庙村、上北隅村、下北隅村和红台等村的柯氏隆义公支下数百名子孙乃江西瑞昌乐源柯成公后裔。自成公在江西瑞昌乐源落业后,传至二十三世士璋公,士璋公生三子 : 南尧、南舜、南汤。南舜公生三子 :伯祖、伯文、伯原。伯原公生六子 :永宝、永寿、永隆、永华、永琛、永霖。因伯原公支下子孙繁衍众多,习惯上称呼六房。我永隆公支下正亭公生八子 : 宗夷、宗尹、宗显、宗望、宗国、宗京、宗亳、宗省。宗省公于明朝万历初年向西迁入临近的湖北省东部武昌即鄂城朴枫桥安家落户。宗省公为我湖北省的始迁祖。其儿孙们在鄂城朴枫桥居住第四代时,由于明朝后期战争频繁,江淮各地战乱不断,导致改朝换代期间百姓伤亡惨重,在新的清王朝康熙皇帝的“湖广填四川、湖广填陕南”的号召下,其曾孙祥棫公夫妇携瑞依、瑞伦、瑞仞三子背井离乡,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沿汉江逆流西上,远迁至鄂西北郧西县六郎乡冷水钟家坡、吴家山安家落户。自那时起吴家山屋场附近就叫柯家湾。祥棫公夫人贺氏及其三子 :瑞依、瑞伦、瑞仞公等老祖的墓葬地都在六郎乡吴家山上,而祥棫公或是因叶老归根的传统观念影响或是其他什么缘故,其墓葬地却在老家“屋右首松树下傍伯祖茔左”?有待以后探寻。
大家都知道鄂城朴枫桥那里自古就是我国有名的“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自然条件宜人居住,祥棫公夫人及其三个儿子在六郎乡也许是很不适应那里的生产生活环境,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悲惨的日子吧!瑞仞公娶许氏,生六子 :隆文、隆焕、隆胜、隆彩、隆武、隆义。也许是兄弟们被生活环境所迫,各奔东西,他们分别远迁到徐州、桐柏、郧阳区、夹河镇、土门镇等各地落业。瑞仞公第六子即我老祖隆义公于乾隆年间向东南方迁移到郧西惠河口附近的土门镇关帝庙柯家湾居住了若干年。隆义公后裔娶张氏,生三子 :道富、道贵、道发。隆义公和夫人的墓葬地就在关帝庙柯家湾后面荆条坡坟园内。
清朝嘉庆年间,长子道富公又从土门镇关帝庙村柯家湾迁移到现在的郧西县天河中下游城关镇红庙村一组廖家坎安家落业。
据多种家谱记载,高祖父道富公在红庙廖家坎居住时,娶郑氏,生五子 : 进泰、进辉、进春、进源、进斌。我家父愈发公在世时多次讲过,天祖道富公开始是租借店子镇大坝河万姓(人称万老爷)的房地产,经过数年的艰辛创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后来就买下了租用的房地产业,还在天河东岸洋河滩上改田造地十余亩,共拥有耕地数十亩,经营各种农副土特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柯家大户人家,每天都雇佣有长短工十余人,饲养了牛、骡、马大型牲口几十(匹),还有马车等运输工具。在郧西县城南门外租有商铺,经销香烟等土特产品,香烟外销到陕西西安一带。还出工帮助郧西县政府翁县长维修麻沟附近的千工堰,新建了郧西县城近郊有名的“三步两座桥”,正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使麻沟一带的千工堰一直保持到上世纪末自然断流才被拆除。后来,高祖父们还在后山下修建了有名的“两步三座庙” ,以保佑当地一带风调雨顺和我族家兴业旺。这一景观到建国初年因少有人去上香火祭拜和维护,才自然坍塌。
清末民初期间,因高祖族内少数家人经不住外面诱惑,出现了放高利贷、赌博、抽大烟的高危生活方式,在不长的时间内,把巨额家产亏空得所剩无几,导致人心涣散,分崩离析。高祖兄弟几个有的搬到洪台老虎沟、范家包和下北隅胡家沟居住,有的搬到上北隅枣树沟和四川垭居住,有的搬到红庙沙沟口居住,还有少数高祖远迁其它地方居住,后来因交通和通信条件限制,长期失去联系,到现在仍杳无音信。
在我的记忆中,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每年春节前夕父亲都要带我一起去上北隅枣树沟、四川垭和洪台五谷梁南坡以及王家坪凤凰山下等地的老祖宗坟园墓地去上香烧纸,直到那些祖墓被毁为耕地为止再也没有去祭拜了。
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柯氏历代先祖的有识之士宋朝的维列公开启了纂修祖谱的序幕,至元、明、清、民等各个朝代,分别大规模的纂修了十五次之多的祖谱,先后共计续修了239世(代)的字辈,其中我南舜公后裔续修的世系数 量最多,达144世(代) ,最后一次是民国甲寅( 1914)年柯氏家族各大房在一起合修了一次族谱。从近现代的第十九世“尊”字辈往后共还有世系字辈121世(代) ,尚可用于五百多年。
在本次续修家谱过程中,江西瑞昌老家尊义贤侄亲自给我带来了三本隆公至日永公世系支谱——一九八八戊辰年重修《柯氏宗谱》。我看到了这些有识之士给我们柯氏家族后人贡献了优秀作品,是中华柯氏大家族的无价之宝,是中华柯氏大家庭的重大历史文献!
自康熙王朝中期我祥棫公始迁祖进入郧西六郎乡至今的三百三十多年间,我太祖、高祖们又先后不辞劳苦,迁徙郧西六郎——土门关帝庙——城关红庙等各地安家落户,渡过人间千辛万苦的年代;也曾经有过辉煌成就的历史;还经历了鼎盛时代直至衰落的不幸时期。我族后人在这几百年的峥嵘岁月过程中,应该认真吸取经验和教训。知荣辱,明是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康生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由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局势动荡不安,我郧西始迁祖后裔内少有人士续修家谱。新中国成立后,因阶级斗争扩大化影响和“文革”时期破“四旧”,其他地方宗亲本来存世很少的家谱被毁之一炬,大部分祖坟墓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被毁为耕地。家谱和墓碑的消失给大家的宗族意识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宗亲家族观念逐渐淡薄;还有一部分宗亲因种种原因极不重视续修家谱工作;就是有密藏幸存下来的极少数家谱因保管不善,也是面目全非,破烂不堪,残缺不全;有少数宗亲对原有的老家谱看不清楚或看不懂而没有兴趣理会。
由于多年前的极“左”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观念影响,有些地方的宗亲家庭给小孩起名字不按家族世系排行字辈起名,时间长了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辈分;有的成年人不知道自己的祖父母或叔伯父叫什么名字或什么辈分,没有一点宗族世系概念,这就是起名字不靠谱!然而,我们郧西城关隆义公后裔由于几经迁移居住地址,老家谱失传,老祖坟分散又被毁,但是我们这一支广大宗亲的宗族观念没有丢失,热心续修家谱的意愿仍然存在。如上北隅村和红庙村的部分宗亲,在上史记末期和本世纪初期,把就近四个村的宗亲信息续修了一下作为家谱,但是因为规模较小和条件限制,续修的家谱信息简单,按照正规的家谱内容,很不全面完整和科学规范,甚至续修的手段和技术水准倒退了。对此,亟待更新、补充和续修,以适应新时期的电子科技新形势、新要求,并且合乎广大宗亲的兴趣和爱好。
历史告诉我们,柯氏大家族的光辉灿烂历史与我们每一家息息相关;一百多年来没有大规模的续修家谱,这期间上几代祖父辈们的峥嵘岁月没有及时记载到家谱里面,有些前辈宗亲一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没有用文字留下,让后人继承和发扬,是我们这几代人的历史责任。进入小康社会、太平盛世正是续修家谱的大好时机,历届党和政府对修史、编志和续谱工作都有相关的指示精神。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复兴之梦,我们郧西城关柯氏隆义公后裔不能甘于落后,要与时俱进,更要有续修好家谱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如果再不抓紧时间续修好家谱,我们就没有理由向先辈和后代子孙交代了!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重视续修家谱呢?除了上述之外,我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理由 :首先是家庭子女教育的需要。
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子女超越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一代不如一代。任何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子女教育的失败。每个家庭都希望子女成才,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每个家庭都希望把子女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人物,而才,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德,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弟子规》曰 :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家庭教育就从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做事谨慎、待人诚信、正念善行、广交益友开始。修家谱、遵祖训、重家教、树家风、铸家魂是子女成龙成凤的核心关键。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民族,撰国史、编方志、修家谱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人有名,而家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没有家谱的家庭,如断根的浮萍,无法感知世代传承的家族力量;没有收藏家谱的家庭,缺乏孝文化教育的良好工具;没有家规的家庭,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没有家训的家庭,缺乏教育子女做人的标准。有家谱的家庭,才能实现做人靠谱、做事靠谱、说话靠谱、学习靠谱、工作靠谱、生活靠谱、婚姻靠谱、事业靠谱、人生靠谱……才能实现家庭子女人才辈出,才能实现家族子孙人物井喷。据说曾国藩花了20万两白银,用了20年时间,把曾氏家谱修成全国通谱。他的九个兄弟姐妹绵延至今第八代,后裔共370多人,其中卓有成就的240多位。如此兴旺长盛之家,可谓人才辈出,人物井喷这与其曾氏家谱、家规、家训、家风对子女后代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其次是实现家庭幸福安康的需要。
众所周知 : 百善孝为先。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初期就颁布了著名的“圣谕六言” :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理,毋作非为”。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倡的优良行为,修谱即是行孝。民间传说 :30年不修谱,视为不孝;60年不修谱,视为大不孝; 90年不修谱,视为家族中严重缺乏孝文化教育。孝文化是保障家庭幸福的根本所在。古人云 :人生有五大不幸——天灾、人祸、盗贼、官符、不孝子孙。可见,家庭出现不孝子孙,是何等的灾难!因为不孝则不和,不和则贫穷,贫穷则无知,无知则生病,生病则导致家庭衰落。很多事实证明 :不孝是无数家庭不幸福安康的重要根源。因此,实现家庭幸福,必须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
其三是延续家兴业旺的需要。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家庭往往是富不过三十年,甚至富不过三年的也有。古人云,有家谱的家庭,属于耕读靠谱之家;有收藏家谱的家庭,属于名门望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谱、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帝王将相之家。而没有家谱、没有家规、没有家训和家风的家庭,就缺乏延续家兴业旺的环境氛围。国内的孔氏家族、荣氏家族、钱氏家族、曾氏等等家族之所以家兴业旺,人才辈出,就是源于这些家族都能够遵循着延续家兴业旺的重要秘诀 : 修家谱、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
但凡有点文史常识或熟知家谱的人都知道,家谱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 每家每户每个宗亲 的世系信息,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个家族的家规、家训、家风、和家魂——家族的精神灵魂,还包含了一个家族的先进代表 : 知名人士、成功人士的基本简介和生平事迹。家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记载着先辈孝敬老人、造福桑梓、热爱祖国、奋发拼搏等事迹,是对后代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愿我们每个家庭都拥有一部家谱,不断完善,世代相传,使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永续传承!
总而言之,家谱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它是记载着同宗共祖先人及其光荣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可以能起到寻根留本、增知、教子、明辨世系、尊宗敬祖、敦亲睦族、凝聚血亲的重大作用;可以让同姓宗亲全面了解姓氏的源流、繁衍生息情况和文化内涵,使大家不忘历史、不忘根本。另外,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家谱在增强凝聚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富强、文明、和谐、友善、发展进步等价值观方面也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续修这部家谱是我十几年前的夙愿,也是我们郧西城关柯氏隆义公支下宗亲的共同愿望,更是我们这一支宗亲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盛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郧西土门关帝庙住队工作时,在柯家湾退休教师愈炳叔(九十年代末去世)家里第一次看到双甽谱局出版的《柯氏族谱》 (永琛公支谱,四本) 。当时我只是听说天下柯氏是一家,愈炳叔在世时和我家父愈发公( 1992年去世)来往甚密,我还以为关帝庙村的柯氏宗亲和我们红庙村的柯氏宗亲是很亲近的哩!我就请教了愈炳叔。愈炳叔说,我们都是江西瑞昌南舜公二世(即六房) --伯原公支下的子孙,这套支谱收录的是伯原公第五子永琛公支下郧西土门镇关帝庙、六官坪、油房岭等地的宗亲信息,但是我们历代之间都很亲近。他还说过,柯家湾后面荆条坡上有几座坟墓不能确认是哪个支系的祖坟,他们每年祭拜、扫墓时都要顺便去烧几张纸。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局限性,作为一名公社领导干部的我在当地工作,根本不允许公开在那里深入探讨宗族之间的事务,只是远远的望到后坡上有隐隐约约的几座坟墓,我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然而,二十年后的2000年底,我在郧西县国土局工作时,突然收到阳新县退休教师昌淼兄的一封书信,信中介绍了他的家世和他所在的中华柯氏南舜公族务理事会工作情况,并且让我把郧西县范围内的柯氏宗亲信息告诉他,后来他又陆续给我邮寄来了他主编的上中下两套《济阳文化》书籍、报刊和南舜公陵墓照片等资料,并且还通知、颁发了我为郧西县柯氏宗亲顾问和信息联络员等聘书,两次邀请我赴江西瑞昌、武汉大冶参加祭祖活动,只因当时公务在身而不能成行。后来,昌淼兄还告诉我购买《柯氏大成宗谱》 ,因当时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没有购买。从此,我才对续修家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搜集我们这一支宗亲信息,我先后由近及远,找到本村堂兄昌荣大哥,向他了解我们这一支宗亲的世系源流,昌荣兄就拿出了我家父愈发公原来交给他保存的一本民国时期的颜色泛黄的手抄简易世系家谱,在仅有的十页世系家谱里面,有些先祖的信息残缺不全,更没有生卒时间和住址等情况,后面大部分“益”字辈的生育子女不详,“大”字辈的信息不多,仅有的几个“愈”字辈的小名与现在的名称不够一致,更没有“昌”字辈的信息。总之,“益、大、愈”三代的信息都不够完整。后来我又联系到上北隅村的昌甲等长兄,他们拿出了1993年春季愈精叔、愈海叔昌烈兄所编写的简易家谱,这本家谱是在昌荣兄长家保存的家谱基础上重新续写的,虽然不够规范完善,但是可以看出每个宗亲的基本信息。起码是我们这一支宗亲每个世系都对接上了,这就为我们下步做好全面采集登记打下了可靠基础。
但是,仅凭这两小本不到二十页的简易手抄家谱,是根本不可能完整的续修好我们这个家谱的。于是我根据民国时期的简易手抄家谱上提供的有关信息,打听到了郧西夹河镇和六郎乡一带有柯氏六房永隆公支下宗亲在县城居住的消息,就找到夹河镇的退休干部昌贵兄(十年前去世) ,向他借阅了一套四本的双甽谱局晚清出版的《柯氏宗谱》,当我看到家谱里面有我们永隆公后裔信息时,我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这下可看到我们郧西隆义公支下的具体信息了!我当即就把相关信息抄录了下来,补充到我原来誊写的祖辈世系简介栏目里。
当我抄写完应该补充的信息后,不禁让我想到以后这部家谱又应该怎么续修下去呢?总不能就这样打印出版吧!如果是这样的一本家谱,那岂不是和原来的那两本简易手抄家谱差不多吗?难道我们还不如封建社会祖辈文明先进吗?就这样我又撂下了,并且陷于了数年的沉思……
近些年来,随着祖国发展进步和繁荣富强文明的大好形势,全国各地大部分老百姓中兴起了一股续修家谱的热潮,我在无意间得到了鄂西北柯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昌学的信息,这不是我几年前在网上看到的他吗?通过多次联系,这次我算是终于找到了他。经过多次和昌学弟的畅谈,再次激发了我对续修家谱的欲望。
2019年春节过后,我分别与尊春堂侄、昌洪堂弟联系,说明了我打算把我们城关镇内附近几个村庄柯氏宗亲的家谱续修起来的愿望,结果,他们俩都很支持我的意见,并且让我联系其他几个村庄的族长,尽早筹备、召开续修家谱的动员会议。通过电话联系,上北隅、下北隅和红台村的几个族长也都一致响应了我的意见。
2019年3月8日,我们在郧西城关镇红庙一组召开了续修家谱的第一次动员大会。会议邀请了鄂西北柯氏族务理事会部分成员到会作了续修家谱工作的经验介绍和指导讲话,明确了会议的主要精神和目的,组建成立了郧西城关柯氏隆义公支下族务理事会,根据情况明确了各成员分工,并且讨论研究了续修家谱的工作意见和方案。截止当年九月下旬,理事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情况,先后举行了五次工作会议,秘书组人员对收集的各村庄宗亲信息资料反复多次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为了更好的续修家谱,我们在采集宗亲信息工作期间,邀请了中华柯氏南舜公支下族务理事会总会监事会长、江西瑞昌老家永隆公后裔尊义贤侄莅临郧西城关理事会对接世系宗亲信息,并且指导我们续修家谱工作。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三本1988戊辰年重修版《柯氏宗谱》供我们续修参考,极大的帮助了我们共同联谊续修好家谱工作,为我们精心续修好家谱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次续修家谱,因为我们当地没有正规的老谱作基础依托,经过反复权衡,这套支谱的上卷谱首部分和下卷宗亲世系表第十六世“进”字辈以上的简介信息,以江西瑞昌老家尊义贤侄带来的1988戊辰年重修版《柯氏宗谱》为蓝本编辑抄录为主;第十七世“益”字辈以后的宗亲信息,以我们当地这次采集登记的信息为主要依据,并且结合原有的两本简易手抄家谱作为重要的历史参照续修。
在这次续修家谱期间,我们秘书组还通过多种方式在多个微信宗亲群里发出了寻亲启事,譬如清朝时期从武昌迁移到郧西的始迁祖——祥棫公后裔——瑞依公、瑞伦公和我始祖瑞仞公五子 : 隆文、隆焕、隆胜、隆彩、隆武以及我祖隆义公二子道贵公、三子道发公后裔“进”字辈以上共十余名祖辈的名单,都发布到互联网上,至本次编辑排版时为止,没有收到任何外迁宗亲信息,对此,我们深感遗憾!只能待后辈有识之士寻得信息后予以对接续补为盼。
本次续谱,一改往年重男轻女的封建主义习俗,实行男女平等。凡是我支家族所生男丁、女丁同时收录上线入谱;我家族姑娘成家后所生子女姓名,如果随母亲姓(柯)的后代,也同时上线收录入谱。
本次续谱所需经费按照市场化操作。原则上按每户的红丁数量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考虑到各个家庭实际上的劳动能力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不同,经理事会多次权衡,反复讨论商议,实行自觉自愿的原则捐助,理事会成员带头捐款,每户宗亲量力而行,多少不限。姑娘家庭可以不捐款。凡是捐款户一律登记造册录入到本家谱附录上面作为功德纪念。在此,我们理事会对所有的捐款家庭,特别是对家庭有实际困难的宗亲表示深挚的感谢!
本次续修家谱,是在本理事会统一引领下安排的组织活动,也是在中华柯氏南舜公家族理事会总会监事长、江西瑞昌老家柯乐园柯苍公支下尊义贤侄的指导下进行的。由于我们这里一百多年来没有开展和经历过续谱工作,缺乏续修家谱经验,加之水平能力和人力资源有限,虽然经过多次反复补充修改,但是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务请宗亲谅解!并希望后辈有识之士予以及时纠正。
同时,希冀后辈各时期族长以及保管本家谱的宗亲,坚守“平时有记载,三十年一续谱”的优良传统,认真编写本支谱的后续篇章,以备再行续修,令遵勿误!
南舜公支下二十世孙 昌彦 代笔
二0一九年己亥仲秋
2019年11月20日,习近平亚太之行进入第三站,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
他是中菲人民的共同骄傲,习近平专程为他敬献花圈
中菲两国一衣带水,是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通的友好邻邦。习近平在访前的署名文章中,就回忆了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并把他称为“两国人民共同的骄傲”。
黎刹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他是十九世纪末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英雄,被菲律宾尊称为国父。1896年,黎刹被殖民当局杀害,年仅35岁。他殉难的12月30日,后来被确立为菲律宾的重要节日——英雄节。
何塞·黎刹(资料图)
黎刹之所以被习近平称为“两国人民共同的骄傲”,是因为黎刹的祖先就来自中国福建省晋江市。
位于福建晋江新塘街道上郭社区的黎刹广场,广场上耸立着黎刹纪念碑。
据《时政新闻眼》了解,黎刹遇害后,他的祖籍地在何方,成了一个未解之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本家谱被意外发现。人们从1897年续修的中国福建上郭柯氏《东升公长房谱》中发现,十八世柯长豊、十九世柯南(柯仪南)与菲律宾《黎刹家谱》中的一世祖祥哥、二世祖柯南戈所处的历史年代和人物事件完全相符,而且具有唯一性。柯南戈正是黎刹的高祖父,他迫于生计来到菲律宾,后代定居于此。
被发现的黎刹家谱(图左)与世系图(图右)
2000年5月,正在中国访问的时任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专程来到晋江上郭村,为黎刹广场的黎刹塑像奠基。
2019年20日下午,习近平专程来到马尼拉黎刹广场,向黎刹纪念碑敬献花圈。
菲律宾国父黎刹博物馆有一部黎刹的族谱,上面记载:菲律宾国父黎刹的高祖父柯南戈(DOMINGOLAM—CO)于1662年(即清康熙元年)出生于福建刺桐上郭村(今泉州晋江罗山上郭村),并早年移居菲律宾。柯南哥的父亲祥哥(SIONG—CO)、母亲芸娘(ZUN—NIO)也都是中国人。对有关黎刹高祖父祖籍地的这一记载,自黎刹1896年12月30日被西班牙殖民统治者杀害后的100多年来,虽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却长期未能在中国方面取得确凿的证据,从而成为一个百年的历史之谜。
为解开这一历史之谜,1995年,晋江罗山上郭村受菲律宾宗亲柯芳楠(菲“商报”专栏记者)委托,请求晋江市方志办帮助。在晋江市方志办庄维坤和泉州市地方志协会杨清江的直接参与下,通过挖掘与潜心研究大量的柯氏族谱,查阅了《八闽通志》、《闽书》、《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和《清源文献纂续合编》等有关柯氏历史人文资料,终于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柯怀椿(字子扬)续修的上郭柯氏《东升公长房谱》中发现:上郭引上房的十八世柯长丰、十九世柯南(按柯氏昭穆字辈又称柯仪南)与菲律宾“黎刹家谱”中的一世祖祥哥(SIONG—CO)、二世祖柯南戈(DOMINGO LAN—CO)所处的历史年代和人物事件完全相符,而且具有唯一性。
经深入研究考证:其中“长(DONG)”“祥(SIONG)”闽南话的谐音,“丰(LAI)”的闽南话读音短暂类似语气词“了”,从而造成柯南戈于1697年在菲律宾接受天主教洗礼自报父名时,被神甫听走了音,致使把长丰填记为祥;而柯南戈应译为柯南哥,“哥”均为称呼。最后,根据中菲两地的有关谱谍资料整理,扶西·黎刹在中国与菲律宾的世次排列为:
塘边叟(一世柯氏开基南塘始祖)—山翁(二世)—光震(即念七致政三世)—云从(四世)—植(五世柯氏开基上郭始祖)—松老(六世)—赐(七世)—万卿(八世)—宗贤(九世)—(十世)—洪(十一世开上郭引上房派)—桧(字仲果十二世)—廷佐(十三世)—伯遐(十四世)—和夫(十五世)—才经(十六世)—从佑(十七世)—长丰(DONG LAI十八世尊为菲律宾“黎刹家谱”一世,被误译为祥哥〈SIONG—CO〉)—南(DOMINGO LAM—CO十九世)—弗兰西丝哥·麦加多(FRANCISCO MERCADO 二十世)一范·麦加多(JUAN MERCADO二十一世)—弗兰西丝哥·麦加多·黎刹(FRANCISO MERCADO RIZAL二十二世)—扶西·黎刹(JOSE RIZAL 二十三世)。
这一重大的研究成果至1998年12月,由庄维坤、杨清江分别执笔撰写的《扶西·黎刹的高祖在福建晋江上郭村柯氏族谱有记载》、《中国与菲律宾的黎刹家族世次录》、《南塘上郭柯氏修谱史略》、《上郭村与柯氏祖迹》等4篇有关考证文章,在菲律宾《世界日报》、《商报》等有关报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菲华社会的巨大反响,并获得了菲律宾方面的共识和有力的证实。
1999年1月20日,一部从菲律宾国家图书馆获准影印的,为美籍菲律大学教授奥斯汀·克莱格(AUSTIN CRAIG)在1913年编撰出版的《LINEAGE LIFE AND LABORS OF JOSE RIZAL THE PHILPPINE PATRIOT》一书中,详细地记述了:黎刹高祖父柯仪南祖籍出生地为SIONG QUE(上郭),ZEITUNG(刺桐)〈CITY OFSPRING(泉州丝绸之路文化古城) FOKENT(福建) CHINAC(中国)〉。86年前的这一历史文献记载,掷地有声地使考证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1999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大使馆领事部专门为黎刹祖籍地考证工作出具了公证。证明:“JOSE RIZAL一书,是经由菲律宾国家图书馆批准影印的,是菲律宾国家图书馆珍贵的历史资料,书中提及菲律宾国父扶西·黎刹的高祖父柯仪南(DOMINGO LAM—CO)的原籍和出生地是中国福建泉州(刺桐)晋江罗山镇上郭村”。1月28日菲律宾华文报纸立即发表了《黎刹祖籍地考证大功告成》的文章。
一
隆冬腊月三九天,
腊八元旦紧相连。
辞旧迎新忙年节,
继往开来续新篇。
外迁游子梦故里,
老家宗亲盼团圆。
烈祖英灵传万世,
嫡孙精神承百年。
香表化作相思泪,
爆竹响彻九霄边。
二
探究数载宗族源,
众亲数月忙表填。
雪中送炭来对接,
锦上添花去汇编。
身负重托夜继日,
怀揣责任纸和电*。
字斟句酌不敢怠,
世清名晰需要鲜。
三
宗亲相聚分外甜,
笑逐颜开把颜欢。
长辈侄亲热情接,
美味佳肴好酒宴。
谈古论今叙家常,
碰杯奉菜敬茶酣。
百代沧桑话不尽,
祖德业绩芳千年。
文 柯昌彦(黑衣) 二0二0 年元月五日(己亥 腊月十一) 十堰
* 纸和电:指携带谱局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家谱文件
《族谱》是家族血缘世系、人物事迹及重要活动情况的记录,通过族谱世系图就能考世系而知先祖及世次亲疏。古人云:“三世不修族谱为不孝。”人有其祖,木有其本,水有其源,作为立义始祖之后人,绝不能忘怀祖先,让族谱中断或失传,否则为不孝。据记载,立义族谱在解放前修订一次,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修订谱牒告成,至今相隔近三十年。时间久远可能令世系记载间断或重大事件漏记,成后世罪人,故今次修族谱更能让当世和后人明史励志,修谱就是为了本族历史传承,承前启后,以备后人考正续修。因此,当前修订族谱为义不容辞之重任和族人应做好的一件大事。修谱人员挨门逐户采集信息校正资料,为族谱修成付出了艰辛劳动,这些宗亲倍受族人尊敬。修订族谱希望能提高族人家族品位和增强凝聚力,宏扬本族文化,激励族人发愤图强,让本族不断发扬光大。民族强则国家强,民族盛则国家盛。
追根溯源,稽吾柯氏乃出于春秋时期吴国公子柯子之后,得字以为姓遂以“柯”为姓氏,遂成柯姓。唐末筠苍公由河南固始任总兵征闽,平定后携汪氏籍居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水沟头村为入闽始祖。至五代宝公闽王昶通文元年,从晋江迁福建漳州府莆田县武盛里,为入莆第一世祖。立义始祖生于南宋莆田进士出身,为宝公十一世孙,端平二年擢升高州通判。立义公生三子:有春、有秋、有冬。有春生三子:如山、如云、如玉。如玉从高州迁合水,为合水开基始祖。
立义始祖、合水如玉三世祖后辈子孙枝繁叶茂,各行各业,人才辈出,经商财发,从政官升,农耕实丰,渔豕业旺,可谓神通各显,百业兴旺。优秀人才数不胜数,杰出代表为二十四世孙康保、云峰、金龙兄弟,兄弟三人胆略超凡、聪颖过人,创建“大参林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事业遍及全国各地,健民体格,福荫百姓。康保兄弟致富不忘族人,菩萨心肠,乐善好施,功德无量,扶持桑梓,惠泽族人(国人),扶危救困,奖励学子;为族人谋福祉,善举不断,善款逐增,斥金千千万万修建电白大稔田立义始祖坟及高州如玉三世祖坟;建筑合水大宗祠;修订族谱;斥资征地数百亩在家乡建造生态公园设施美化家乡等诸大事要事。康保兄弟实为商界典范,千秋万代,后人景(敬)仰。康保兄弟、亚水、立佳、立志、国平等大批精英策划成立“柯氏族务理事会”,并商定修谱修坟和建宗祠之大事。理事会的成立使全国各地的立义(如玉)宗亲能得以报安走亲,迎来送往,携手共进,发展本族之大业。
在康保兄弟等宗亲的倡导和恩泽下,所修订族谱工程之浩大,记录之详尽,篇幅之浩瀚,册以车载;所修立义始祖祖坟座立于电白大稔田山上,焕然一新,神光焕发,气势恢弘,庄严肃穆,周边百草丰茂,百花盛开,鸟雀祥鸣。逢春分之日,子孙云集,纷至沓来,长龙十里,香火鼎盛,炮仗齐鸣,三牲茶酒,众孙伏拜;如玉三世祖坟位于高州城北面约三四公里的立铎村,修茸一新的坟珠如一颗翠玉明珠镶嵌于山上,圣洁如玉,此山远看酷似一牛首,二座弯弯的山岗形成一对牛角,浑然天成,故称“犀牛望月”,牛头前是一片稻田水草肥美,宽阔的鉴江河从坟墓前一字横过,水势在祖坟前方位置稍有回旋,选址绝妙,风水极佳。每年的清明节后第一个星期日为祭拜日,是日众孙云集,顶礼膜拜;所建大宗祠,选址合水乡府原址风水宝地,格局为三进四廊,方石为墙,金瓯建顶,斗拱翘檐,殿堂内巨木升梁,雕梁画栋,龙凤呈祥,麒麟祥瑞,先祖尊位,喜鹊枝头,栩栩如生,色彩斑斓,古香古色,鲜艳夺目。远望大宗祠古朴典雅,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紫气弥漫。宗祠内条条光洁润滑的玉石巨柱耸立,硕大无朋,支撑殿堂,象征柯氏家族子孙兴旺,世代屹立民族之林,生生不息,繁衍壮大。宗祠左边铺设有一条高架铁路如一条青龙盘绕,前面金黄稻田铺地毯,翠绿青山摆案台,右面群楼辉映,熠熠生辉,如白虎盘踞守护。
此次修谱,增加了世系图表,将使族谱得以臻善,宗亲善举大事得以略记,以便后人阅读考证。
柯氏氏族大事的记录载体主要是族谱,按章法行文可记于序,也可记于跋,本族谱选将族之大事记于序。故作此序,让后人不忘先祖,考证世次,和睦融洽,共繁族业,要无愧于先祖,做顶天立地、仁义道德的立义后人。立义始祖为官高州通判,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仁义孝悌,满腹经纶,刚直不阿,德高望重,慈悲为怀,乐善好施,惩恶扬善,为官清廉,名扬千古,为世代风范。我等族人,要以先祖为荣,鲲鹏展翅,开拓进取,兴邦强国,做仁义之辈,建良善之邦,既望子孙个个贤,又盼子孙重重贵。故此次修谱使命重大,意义深远,特作此序,激励当代,以飨后世。
二十三世孙柯铭志敬撰
二0一四年七月三日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新坡镇合水村委会东利村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并起,遍地狼烟。吾祖南舜公恰逢乱世诞生,为避战荒,只得幼年背井离乡,一路向北而望得安定。然元大势已去,各地豪杰四起,普天之下,尽皆刀光剑影,何来和平之隅?多年漂泊,吾祖流离里熬过了苦难童年。 青年时之吾祖,已有面对现实之能力,故不在北上躲避战乱,而是折返南下,欲回故乡,学会在战乱缝隙里周旋生存。南返途中,一日午后,行至柯乐畈处,天骤变,大雨将至,此时又遇箩筐绳断,伴随自己多年的什物行李撒落一地,我祖一边收捡行李拖箩筐寻地躲雨,一边思肘之前梦里有白须人嘱咐自己:“前路漫漫,箩绳断处可栖息”,吾祖聪慧,意识到这是天意安排,是自己漂泊多年后的定居之地。从此吾祖顺天意而定居柯乐畈。此地之前本无名,柯乐畈也是因吾祖慌乱之中,拖着箩筐来回寻找能躲雨的地方而得拖箩畈,后来人们便以此为名,再后来由于吾祖柯南舜定居于此,又谐音演变出柯乐畈一名而至今。 青年时之吾祖,已有面对现实之能力,故不在北上躲避战乱,而是折返南下,欲回故乡,学会在战乱缝隙里周旋生存。南返途中,一日午后,行至柯乐畈处,天骤变,大雨将至,此时又遇箩筐绳断,伴随自己多年的什物行李撒落一地,我祖一边收捡行李拖箩筐寻地躲雨,一边思肘之前梦里有白须人嘱咐自己:“前路漫漫,箩绳断处可栖息”,吾祖聪慧,意识到这是天意安排,是自己漂泊多年后的定居之地。从此吾祖顺天意而定居柯乐畈。此地之前本无名,柯乐畈也是因吾祖慌乱之中,拖着箩筐来回寻找能躲雨的地方而得拖箩畈,后来人们便以此为名,再后来由于吾祖柯南舜定居于此,又谐音演变出柯乐畈一名而至今。数十年后复迁黄塘,公由于小时候孤苦,自娶吾始祖母刘氏十三娘后,生下三子,长伯祖、伯文、伯原,因长期劳禄奔波,身体每况日下,其三子伯原公出生不到二岁时,公谢世。由于生活困苦,一贫如洗,吾始祖母无银钱购置棺木,埋葬始祖,只得以稻草裹尸,其场景是惨不忍睹,始祖母刘氏是痛断肝肠,望着三个还未成年的孩子,伤心欲切,亲人的离去,始祖母是以泪洗面,无可奈何,只得择日下葬。贫寒之家出殡,那有富豪人家讲究,始祖母只得请来八仙(抬丧人,老家称为八仙)将吾始祖抬出埋葬,当天上午,天气晴好,八仙们挖好墓穴,回来吃过中饭,用木板抬起吾始祖送入墓穴,在路过墓地旁时时,突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呜,乌云滚滚,刹时暴雨倾盆而下,八仙们见暴雨来临,丢下始祖尸骨,立刻四散避雨,那管始祖的遺骨,纷纷往各自家跑,风越刮越紧,雨越下越大,顷刻间河水暴长,田园被烟,河水滔滔,一片泽国它乡,这一场暴雨下了足足一个多时辰。雨停后,始祖母心急如焚,不管满河大水,去看始祖的遗骨,她在停放遗骨的地方东寻西找,那还有遗骨啊,可怜始祖母嚎啕大哭,一声丈夫,一声亲人,你在何方?哭得天昏地暗痛断肝肠。八仙们随后赶来,不见吾始祖遣骨,只见停放遗骨的地方出现一座土堆,大感奇怪,难道这是天葬了,人们就一传十,十传百,天葬坟就这样传开了。
文章内容来源:柯尊义
1、柯氏入黔始祖
原籍江西九江南昌府,石灰港明朝初年,普定府女总管适尔等归附明朝,土司知府安锁叛附梁王,元梁王把匝刺瓦尔密坐阵云南,不愿臣服明王朝,并违抗旨意,甚而斩杀明朝派来的使臣,引起明王朝的震怒,明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西南边陲,统一全国,派颖川侯付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领兵30万征讨云南梁王,征南大军由辰,沅趋贵州分两路,经普定(现安顺),往曲靖,镇雄攻战云南。进攻普定时,与普定四州夷蛮土司交战数日,夷蛮土司战败归顺后,建立普定卫,并令指挥使司顾成领兵5千余人留守,吾祖南舜公属征南军部下,留守普定卫镇宁州,调北征南战事结束后,吾祖在镇宁州立寨安居,休养生息,繁衍后裔至十一代。
2、祥澄公寓白岩场概述
十八世纪后期,清朝乾隆年间。十二世祖样澄时为清朝举人。虽满腹学问,博学多才。因乾隆晚朝庭腐败,民不聊生,怀才不遇,仕途不佳。又因父早故,家境拮据,也不愿求一官半职,所以只得教书育人维持生计吾祖祥澄公先在东坡教书,因学识渊博、教学有方、为人正派,名声很好。后被段桥请到该村私学堂任教。在段桥任教时由于教学得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人际关系融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和敬重。但因家住地较远,回家一趟往返镇宁(当时只有步行)需要几天时间,对教学有很大影响,因此私塾的主人为了能留住我祖在此任教,就特意将该村的地势转让给吾祖,并要求把家眷搬来居住,以便安心教学。当时白岩场坝大部分地势权属段桥所有,就将现在道德祖支房柯昌文、昌明家场坝中间所住的老房地势一幅转让给吾祖,现在昌文家还保留有当时的买卖。
3、老谱遗诗排定世
兴隆叠叠泰復来,依渡重重远宏开;
九江湖海定礼乐,南昌河山任徘徊;
翠竹原由留芳远,兰花献岁以同年;
许逢癸已诚一念,端阳庆节述祖先;
国运衰危寻本根,因将始末证前文;
遗书予藏千古事,焕美呈祥啟后人;
地久天长永不朽,日月轮流百载兴;
孔圣心转遵礼乐,苍松不老庆太平。
清朝乾隆年间,始迁祖隆清公只身迁徙云南省昭通府(现改为市)井底坝(现改为溪洛渡镇),老家江西省送来的支谱都称双甽谱。二O0六年回江西省瑞昌市参加一次族务会,听当地宗亲提及我们是六房,我也不理解。在瑞昌开会结束,有宗亲问我是哪房,我答:六房。有位宗亲说:你们称六房不准确。我糊涂了。会议结束后,我问起此事,有位宗亲说:是以伯原公称六房。伯原公还有两个哥的后裔也照南伯永兴……64世系取名。
另据: 柯光第撰写《道光戊子(1828年)续修族谱序》 、《中华柯氏大成宗谱》、《重庆云阳石桌子柯氏手抄家谱》等均记载伯原公后裔为柯姓六房始姐,故南舜公后裔应统称为:“双甽派”。
网站认为:以伯原公之裔称六房不准确,应当值得思考!
字辈,又称“字派”“派行”“班辈”“派序”等,是姓名中用来表示家族辈分的字(多为人名中间的字),俗称“派”。
旧时,各家族在修编家谱时,通常会将字辈选字用四言、五言、七言一句连贯起来,谓之“派语”,或叫“班行诗”、“字辈语”,其寓意多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之类。派语一般要载入家谱,具有宗法的权威性和历史的连续性。古人云:“派为谱之纲也,辑谱定派则大纲既举,万目斯张。”族人在取派名或谱名时,要严格按照辈分高低,依次选取派语中相应的字辈用字,或放在双名的中间,或放在后面。依派取名,形成定制,据传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别礼制。采用字辈取名,可以展现、延续同一家族的世系血缘关系
柯氏乐源成公支下第11世裔孙思陵公,育二子:文䢿、文䢿,次子文䢿公立二房。
二房立房以前世系:成-平-颖-昶-祖-光-嵩-杰-衡-伦-思陵-文䢿。
●思陵,一作“思凌”。
柯氏乐源成公支下二房主要有继四公、继五公、文斌公、受良公、千四公、太乙公(太一公)、太二公等分支,各分支字辈派行之间略有差别,总体呈现出“先合后分、分而又合”的特点。笔者通过查阅旧谱、多方求证,已将乐源成公支下二房上述各分支字辈派行搜集整理发布如下:
继四公分支字辈派序(老庄:油树嘴庄)
继四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安昊-德准-千二-十六-万十三-茂二-廷玉〔行贤五〕-英远-和二-继一、继二、继三、继四、继五。继四生一子:孟全。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万、大、广、茂、华、春、际、三、阳、泰”(26-35世)为油树嘴庄(继四公分支)原编派行,“鸿、钧、奠、宇、崇、德、遐、昌、柏、亭”(31-40世)为时懋公新编派行;④.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
●柯时懋,乐源成公支下(长房)第34世裔孙,清瀛公三子。字建中,号湘蘅,别号让斋,兴国州(今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人,康熙丁酉(公元1717)举人,乾隆丁巳(公元1737年)进士,乾隆丁卯(公元1747年)官任河南怀庆府修武县知县。生于康熙己未年八月廿八日(公元1679年10月2日)亥时,殁于乾隆庚午年二月廿二日(公元1750年3月29日)午时,享年七十有二,塟于西湖荆桥山对面之叠岭东南五里中庄上水螺。子:洪俨。
继五公分支字辈派序(老庄:南边庄)
继五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安昊-德准-千二-十六-万十三-茂二-廷玉〔行贤五〕-英远-和二-继一、继二、继三、继四、继五。继五〔又讳继文〕生四子:孟旻、孟文、孟仁、孟才。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继、孟、仲、贵、万、大、广、凤、可、兆(自)、国、泰、必、隆、兴、清、宁、道、化、成”(22-41世)为南边庄(继五公分支)原编派行,“昌、明”(32-33世)为孟文公支下大器公(迁居今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燕厦乡新铺村芦田庄)一支派行,“鸿、钧、奠、宇、崇、德、遐、昌、柏、亭”(31-40世)为时懋公新编派行;④.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
说明:今湖南省张家界市自强公一支(主要分布在慈利县、武陵源区、桑植县一带),属继五公分支孟文公支系。该支除38世使用时懋公新编派行“昌”字外,一直沿用二房南边庄(继五公分支)原编派行:“国、泰、必、隆、兴、清、宁(未用)、道、化、成”(32-41世),并于原编派行取完之后,自42世起,另有祖辈口传老派15字(42世-56世)使用至今,现抄录如下:立代永功欣/上官祖祀荣/积德显光明。乃柯氏乐源成公支下二房自强公一支祖辈口传老派。
文斌公分支字辈派序(老庄:水沙湾庄)
文斌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安昊-德准-千二-十六-万十三-茂三-廷法〔行贤七〕-文斌。文斌生三子:思海、思宝、思钦。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贤、文、思、尹、敬、伯、大、庭、愈、兴、益、国、安、天、定(下)、万、古、乐、乾、坤”(19-38世)为水沙湾庄(文斌公分支)原编派行,“鸿、钧、奠、宇、崇、德、遐、昌、柏、亭”(31-40世)为时懋公新编派行;④.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
受良公分支字辈派序(老庄:楼下山庄)
受良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安昊-德准-千二-十六-万十三-茂三-廷法〔行贤七〕-文英-受良。受良生五子:敏文、敏和、敏斌、敏诚、敏通。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受、敏、科、大、仁、春、承、芳、必、友、尹、兆、万、年、华”(21-35世)为楼下山庄(受良公分支)原编派行,“鸿、钧、奠、宇、崇、德、遐、昌、柏、亭”(31-40世)为时懋公新编派行;④.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乐源成公支下二房太二公支下世系中,舜贤公之子亦名“受良”,亦为21世,亦迁居瑞昌县王仙小源(筱源)楼下立业。其早期世系为:文䢿-汝安-子寿-太二-伯聪-百万四-贵文-德禄-舜贤-受良。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柯氏宗谱》记载:二房(楼下山庄)原编派行(16-35世)为“伯百贵德舜(训)、受敏科大仁、春承芳必友、尹兆万年华”,该派行中的“受”字辈先祖,即指舜贤公之子受良公。文英公之子受良与舜贤公之子受良是否为同一人,尚待考证。
千四公分支字辈派序(老庄:广济栗木桥庄)
(千四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安昊-德准-千四。千四生二子:胜斋、十二;胜斋生二子:春、秋。)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千四公支下世系中,20世红丁均取单名,该世字辈以“柯”字代替;④.“鸿、钧、奠、宇、崇、德、遐、昌、柏、亭”(31-40世)为时懋公新编派行;④.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
太乙公分支字辈派序(老庄:塘坪下港庄)
太乙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汝安-子寿-太乙、太二。太乙生一子:九九。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九(仲)、潮(次)、贵、德、舜、禹、尹、原、明、宪、正、时、必、以、兴、仁、成、循、是、道”(16-35世)为塘坪下港庄(子寿公支下)原编派行,“正、文、贵、继、青、时、洪、加”(26-33世)为舜祥公支下正麟公(迁居湖北大冶县果城里南方堡金窝地大塘庄〔在今湖北省大冶市刘仁八镇金柯村〕)一支派行,“鸿、钧、奠、宇、崇、德、遐、昌、柏、亭”(31-40世)为时懋公新编派行;④.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
●太乙,一作“太一”。
太二公分支字辈派序(老庄:塘坪下港庄)
太二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汝安-子寿-太乙、太二。太二生三子:伯明、伯聪、仲本。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仲(九)、次(潮)、贵、德、舜、禹、尹、原、明、宪、正、时、必、以、兴、仁、成、循、是、道”(16-35世)为塘坪下港庄(子寿公支下)原编派行,“鸿、钧、奠、宇、崇、德、遐、昌、柏、亭”(31-40世)为时懋公新编派行;④.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
●仲本,一作“伯本”。
◎另外,根据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柯氏宗谱》记载,柯氏乐源成公支下二房还有福一公、秀五公分支(老庄:黄梅圆湖)。
福一公、秀五公分支
福一公、秀五公分支早期世系:
文䢿-安昊-德准-千二-十六-万十三。
万十三生三子:茂一、茂二、茂三;/茂一生二子:廷伟、廷建,茂二生二子:廷进、廷玉;/廷玉生二子:英远、英达(过继廷伟为嗣);/英达生一子:德贵。
●19世:廷伟(茂一长子),行贤一,又名福一。娶王氏,立廷玉次子秀五(英达)为嗣。后迁黄梅园湖立业。殁塟倒骑龙屋门口中坜坐西向东,有碑,夫妇仝茔。
●19世:廷玉(茂二次子),行贤五。殁塟西宅桥头园亥巳向。娶胡氏,子二:英远、英达。胡氏塟柯肇湾亥巳向。
●20世:英达(廷伟祧子/廷玉次子),行秀五。娶袁氏,随父(养父廷伟)迁居黄梅园湖立业。夫妇仝塟黄邑园湖倒骑龙门前山中坜父坟右边后数步东向,有碑。子一:德贵。
注:黄梅,即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园湖,今作“源湖”,又分大源湖与小源湖。倒骑龙,其地在今黄梅县独山镇骑龙村(大、小源湖之间)。
说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谱记载,乐源成公支下三房(文运公后裔)亦有“福一公”,亦迁黄梅(县)圆湖立业。两个“福一公”是否为同一人,尚待考证。
◎继五公分支大兴公一支字辈派序
大兴公分支早期世系:文䢿-安昊-德准-千二-十六-万十三-茂二-廷玉〔行贤五〕-英远-和二-继五-孟仁-仲禄-贵镛-万山-大成、大华、大常、大鳌、大隆、大兴。大兴生五子:顺通、通四、通七、通八、通十八。
…………………………………
成平颖昶祖光嵩杰衡伦〔1-10世〕
思文安德千十万茂廷(贤)英〔11-20世〕
和继孟仲贵万大顺(通)潮子〔21-30世〕
永茂廷玉 成时鼎良〔31-38世〕
希和延美 于善有常〔39-46世〕
其年泽衍 典则宣扬
家珍理学 人怀义方
兰桂蔚起 廷献近光
代毓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②.括弧内的字辈与括弧前的字辈为同一辈;③.79-102世为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新拟派序。
乐源成公支下二房各分支早期世系图
附:
一、时懋公(让斋公)所著四大房新编派行(31世-78世)
[见清乾隆甲辰年〔公元1784年〕《柯氏宗谱》]
鸿钧奠宇 崇德遐昌 柏亭亹异 名阀济阳
正宗理学 典则文章 道尊邹鲁 品贵夏商
五行调爕 四海宣扬 彤管志盛 石渠生香
●亹,一作“亶”。
二、四大房合编新派(并序)
[见安徽省宁国市方塘乡潘茶村柯家河柯启贵父亲所存瑞鹊堂清光绪甲辰年〔公元1904年〕《柯氏续修宗谱》]
稽宋欧、苏二公定宗派之式,而家始各自为谱,然字派尚未立也。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世系各拟二十字,而族之字派始此。而吾族自成公迁居乐源,至八世杰、彻二公,后裔列为四房。虽支分派别,而源本则同,无如世远族蕃,迁徙星散,谱帙未能联合,派行不无参差;远居异域者,世次莫辨,称谓多舛,至使同宗之人视若秦越,殊失敦伦睦族之道。兹幸四大房同修家乘,合派共商:以让斋、禺峯二公所著新派原文错综,合编得四十八字,自三十一世起,已名者各仍旧派,未名者悉遵新派取名。庶几汇众流而一致、合万派以同源,将爱敬之心油然而生,或亦敦睦之一助云。谨将新派层列于左:
四大房合编新派(三十一世“鸿”字起)
鸿钧奠宇 崇德遐昌 柏亭传美
于(长)善有常 其年泽衍 典则宣扬
家珍理学 人怀义方 兰桂蔚起
廷献近光 代毓奇才 同焕奎章
已上新派,从三十一世起,自后添丁,看在某世,则以某字取名,不必拘于旧派取完,然后合新派也。
●稽,考证,考核。/欧、苏,即欧阳修与苏洵;欧、苏创立的家谱世系编排体例,影响深远,为后世中国私谱体例之圭臬。/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公元1368年-1398年)。/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以,认为。/蕃,繁殖,滋生,生长。/四房(四大房),即乐源成公支下杰公所衍长、二、三房与彻公所衍四房。/无如,连词,无奈,哪里想到,表示后面说的同前面想的正好相反。/星散,像星星散布在天空那样,形容四处分散。/帙,包书的布套;亦作量词,用于装套的线装书。/参差,不一致,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的样子。/舛,错乱,差错,不同。/秦越,春秋时的秦国和越国,一北一南,相距很远,不大往来,比喻两方疏远。/殊,副词,很,甚,极。/敦伦,敦睦人伦。敦睦,亲厚和睦。/兹,现在。/乘(shèng),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叫“乘”,后来泛指一般史书;家乘,即家谱、族谱、宗谱。/让斋,即柯时懋,乐源成公支下(长房)第34世裔孙,清瀛公三子。字建中,号湘蘅,别号让斋,兴国州城人,康熙丁酉(公元1717)举人,乾隆丁巳(公元1737年)进士,乾隆丁卯(公元1747年)官任河南怀庆府修武县知县。/禺峯,即柯瑾,乐源成公支下(四房·德勉派)第36世裔孙,派名增修,字淳倩,号禺峯,一号石郛,晚号拙闲老人,武昌府大冶县西阳里天台堡(今湖北省大冶市陈贵镇矿山村石堰柯湾官厅庄)人,生于清康熙乙未七月十三(公元1715年8月11日)子时,殁于乾隆丙午正月廿日(公元1786年2月18日),归塟老师庙,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迁塟击鼓墩。乾隆庚午(公元1750年)经魁,乾隆甲戌(公元1754年)科庄培因榜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广东道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钦命巡视南城都察御史等职。其先世自黄沙坑迁居大冶石堰立业,始迁祖柯曰洪育五子,柯瑾为曰洪公四子再彬公五世孙(来孙)。/庶几,但愿,希望;或许,差不多。/云,语助词,无实义,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已,通“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三、中华柯氏族务理事会对《四大房合编新派》改动情况
长、二、三、四房从“典”字〔51世〕起,六房从“将”字〔51世〕起,开始合派,各房52世改为“合”字辈。具体情况如下:
52世:“则”字辈改为“合”字辈
53世:“宣”字辈改为“谱”字辈
55世:“家”字辈改为“嗣”字辈
58世:“学”字辈改为“哲”字辈
62世:“方”字辈改为“匡”字辈
67世:“廷”字辈改为“堂”字辈
70世:“光”字辈改为“煌”字辈
72世:“毓”字辈改为“育”字辈
改动后的长、二、三、四、六房51世-78世派行:
典(将)合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其中,“典”为长、二、三、四房51世字派,“将”为六房〔双甽派〕51世字派。
字辈/搜集&整理 柯于意 族簿
双甽派称谓来源之谱牒记载
据民国壬戌年(公元1922年)重修瑞鹊堂《双甽柯氏宗谱》所刊柯光第撰写《道光戊子(1828年)续修族谱序》记载:“(甽溪)公诞元季,以笃孝闻,始迁瑞昌之洪二乡柯乐源西流下十数里许,土名双甽口,家于斯,墓于斯,庙亦于斯,人以地显,地以人灵,因号为甽溪居士。生子三:伯祖、伯文、伯原,我仲治公(伯原)生子六:永宝、永寿、永隆、永华、永琛、永㝝,再传而孙得三十有奇,又传而曾孙百二十有奇,一时兴(兴国州)、瑞(瑞昌县)、武(武宁县)、冶(大冶县)间碁布星罗,皆我同宗本支一脉也,而‘六房’之名从此始而,吾族亦于是乎始盛。”
▲柯光第所撰《道光戊子续修族谱序》有关记载
该《序》为柯氏成公支下双甽一派(六房)的称谓来源提供了确切记载,是后人研究柯氏成公支下六房(双甽派)世系源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文献。该《序》指出,南舜公(讳德元,号甽溪)三子伯原公(字仲治)育有六子(即永宝、永寿、永隆、永华、永琛、永㝝),六子“再传而孙得三十有奇”,“又传而曾孙百二十有奇”,故后人称呼此支柯氏为“六房”。
▲南舜公三子伯原公(字仲治)一支世系全图
“六房”为何又称“双甽派”
“六房”为何又称“双甽派”呢?据民国壬戌年(公元1922年)重修瑞鹊堂《双甽柯氏宗谱》记载:“称双甽何据?其地也;地奚以双甽称由?南舜公之始迁言也。吾族自成公至舜公,厯二十四传。其间,由嵩公而分者,已各自成帙矣;由鉴公而分者,又各自成帙矣。代远年湮,支分派别。惟我始迁双甽之南舜公,世弥近,情弥亲;而斯谱之修又皆舜公后,故尊舜公为本支一世祖。”“(士璋公)次子南舜公,德感佳城,衍双甽派,另提为一世祖。”
▲《双甽柯氏宗谱》上的南舜公支下世系记载
应广大宗亲请求,现将柯氏成公支下六房(双甽派)字辈派序整理发布如下:
一、先代世系排序(23世)
成平颖昶 祖光嵩彻 管暌四范
鉴陵勃康 通立寿辅 能盟士(璋)
注:①.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双甽柯氏宗谱》记载的南舜公一支早期世系为:成-平-颖-昶-祖-光-嵩-彻-管-暌-四公-延范-仁鉴-德陵-勃-子康-叔通-明立-祖寿-元辅-与能-思盟-士璋-南舜);②.先代世次中,第11世以“四公(暌公之子,字文郁)”之名排列,《双甽柯氏宗谱》在作字辈派序时多误作“世”;③.先代世次中,第22世以“思盟公(与能公长子,字升叔)”之名排列,《双甽柯氏宗谱》在作字辈派序时多误作“明”;④.第23世“士”,指“士璋公”。
▲民国壬戌年(1922年)重修《双甽柯氏宗谱》有关记载1
二、甽溪公支下宗派(64世)
南伯永兴 本日柯正〔1~8世〕
宗启家祥 瑞隆道进〔9~16世〕
益大愈昌 尊贤希圣〔17~24世〕
长发方将 以肇万康〔25~32世〕
恢宏先志 世履其光〔33~40世〕
泽垂奕禩 悠久弥彰〔41~48世〕
根深培植 笃厚伦常〔49~56世〕
慎修惇叙 雍睦传扬〔57~64世〕
注:甽溪公支下宗派中,第7世红丁均取单名,该世字辈以“柯”字代替。
▲民国壬戌年(1922年)重修《双甽柯氏宗谱》有关记载2
三、咸丰庚申(1860年)续修宗派(40世)
惟思典型 继述宜敬〔65~72世〕
用昭孝慈 体全忠信〔73~80世〕
文治时新 武功克定〔81~88世〕
甲第联登 于斯为盛〔89~96世〕
代远源同 善有余庆〔97~104世〕
四、民国甲寅(1914年)续修宗派(40世)
祇承令绪 丕展壮猷〔105~112世〕
人崇实学 友择良俦〔113~120世〕
禔躬德懋 华国才优〔121~128世〕
弼基闳宇 式穀贻谋〔129~136世〕
奎章济美 似续咸周〔137~144世〕
ᐅᐅ资料来源:A.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柯裕海、柯海清所存垂远堂清咸丰庚申年(公元1860年)重修《双甽柯氏族谱》;B.安徽省南陵县戴汇镇童村竹塌组柯贤财(汤桂枝)所存瑞鹊堂民国壬戌年(公元1922年)重修《双甽柯氏宗谱》。另,双甽派“民国甲寅续修宗派”由湖北省郧西县柯昌学宗亲提供。摘自公众号 瑞鹊传芳 | 文 柯于意 | 图 柯贤财 柯昌学
祥兴-瑞芳,迁荆州府失考。
祥盛-瑞荣、瑞琏、瑞富,祥盛公葬郧阳府余家湾上首鲍家坪,祥盛公妣殁葬陕西石泉县池河大坝车家沟周永泰屋下首乙向。
祥梁、祥材、祥慧兄弟三俱迁四川成都失考。
家材-祥荣迁四川逵邑白山场杨家湾,妣陈,葬四川武傍茔。
祥华妣纪外迁。祥发迁四川逵县白山场。
祥贵、祥凤-瑞华、瑞周迁灵四灵铁子山后迁郧阳。家盛、家有迁失考。
宗文-启登、启润-家禄-祥宁迁圻州青山上乡石灰山。
祥绍迁陕西山阳县。祥仁、祥义、祥礼迁陕西失考。
祥珍-瑞柱、瑞汾迁正安县。
隆英迁郧阳水西沟,隆豪-道立迁郧阳府郧县。隆杰、瑞尹迁郧阳府郧县水西沟。
瑞涵、瑞裕迁郧阳西府郧邑金家湾。瑞智-隆凤(道春)、隆凰(道玺)迁郧阳。瑞信、瑞礼迁郧阳余家湾鲍家店塔子沟。瑞芳远迁失考。
进福,益转,道元,进彩,益柱,进春,道兴,益森,愈生迁出失考。
瑞先,瑞光迁郧阳。瑞富,隆有,瑞菊,隆希,隆贤,隆凤,道聪,道明,道文,道武,道国,瑞盛迁四川东授定府逵县白山场杨家湾。瑞华,瑞周兄弟迁灵四里铁子山吴姓后迁郧阳。瑞宜,隆仁,隆义,瑞春,瑞大,隆燕,隆点,隆默,瑞吉,隆羔,瑞昌,隆蒸迁陕西山阳县、霍山、龙岩寺、龙子山寺下铁林嘴。瑞礼,隆三,道全,进明,道禄,瑞朝,隆四,道福,瑞德迁皮芹(匠)湾、卢园冲李挑湾、奇门县官山。瑞玉,隆发,道喜迁商城县。
瑞荣迁安康县大道河。瑞琏-隆田迁陕西石泉县车家沟。瑞富-隆贵、隆光、道德、道泰、道明、道礼、道义、进元、进魁、进文、进福、进朝、进祥、进桢、进祎、进禧、进礼、益安、益才、益德、益恒、益丰、益隆、益茂、益盛、益志、益文、益发、益武、益元、大富、大贵、大有、大木春、大君、大臣迁陕西兴安府石泉县中河池大坝车家沟。瑞贵、瑞华、隆春、隆泰、隆安、瑞虎、瑞象、瑞麟、隆梅、瑞璋、隆照、隆玉迁郧府县丰瑞乾、隆溢、隆泽、隆衍、瑞昆、隆荣、道贞、道福、瑞明、隆富、隆贵、道平、进友、道泰、道祥、进礼、道林、道合、道谱,道感,道序,隆海、隆江、瑞盛、瑞凤、迁郧府县丰水保小秋木沟、郧阳水西沟垴松华庄。瑞亨-隆洋、隆衍迁河南玉皇阁。益元-大木春、大松、大材、进厚、愈森、愈、、愈祥、愈起、迁武汉、汉阳。道训迁陕西失考。
以上信息有任何线索请联系:柯昌启(大治柯氏苠山宗祠)
三房柯仓“睏狗穴”祖墓与台湾柯氏关系
东石镇柯仓村现存有明初古墓一座系开基柯仓三房祖瑞济公之墓,瑞济公一族,人丁兴旺,分布广阔。清雍正乾降间有十八世孙“孟祐”“孟品”兄弟携春移居台湾彰化、溪底。继而十九世孙“学善”亦携眷移居诸罗县红门厝,尔后数代裔孙近百人丁亦相继移居台湾的彰化、滚底、台中、新港等地,虽是往台湾谋生,却心系故土,但这些台胞不忘祖德。清道咸丰间,孝金与本房议论,跋涉台地与本房分派诸叔侄鸠集银项回柯仓重兴小宗祠,及重修族谱。据历代流传所云:斯时重兴小宗祠所用木料、砖瓦均由台湾购买运回,由于运输途中半海患风作浪,情急之际,主事者当即跪下祈天,求乞庇佑材料安然运回,吾房代代子孙将订每年六月十五日为酬天之日,果然虔此有感,有求必应,适时风平浪静,材料平安抵家。然而,本房世代子孙遵循祖愿,逐年六月十五日隆重酬天,倒袭至今。重兴小宗祠的同时,廿二世孙兹道公兄弟居台湾溪底发了财,回家里在小宗南倒盖起一座“九架大曆”,木料及砖瓦亦同由台湾购买运回。据老人所述。因兹道公体力魁梧,置于大厝的楠木八仙桌,在台一人抬起落船运回,此桌至今尚存大厝厅堂中。
瑞济移居台湾的子孙繁衍,人文辈出,如现居彰化溪底的“柯明谋”曾任台湾省议员。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族两岸同胞保持传袭,定每年古历十一月十五日两岸宗亲在小宗祠隆重举行“冬祭”习俗。二零零五年间,居台湾溪底的廿四世孙柯进堂(子字辈)不忘祖德,携家眷回柯仓祭祖,并捐资重修《柯氏宗谱》。
因此该祖坟具有历史文物考古价值及现实意义。牵着海峡两岸同胞的血浓于水的象征和标志。使两岸同胞的宗谊更为厚重,渊源更加深远。请求贵有关部门给予审批,珍重保护。
柯仓(三房)海内外诸宗亲于2009年4月12日留
《天葬坟》舜公出殡大天晴,半途大雨忽倾盆。满堂孝谊回避雨,半个时辰天回晴。男女孝善到场惊,不见棺板不见人。老少目呆疑怪异,太婆丧心哭断魂。太婆死活不回门,哭得地暗天又昏。忽现白袍神影问,是要富贵还要人?太婆仰面朝天望,一心只要我的人。神影消缩上天去,从此奠基《天葬坟》。千求千应凶化吉,万请万灵扶苍生。留言后裔永传记,太公本属非凡人。
瑞鹊堂的出处
“瑞鹊传芳”源自柯述,字仲常,生于1017年,卒于1111年,享年95岁。少年时,太守蔡襄见其“争奋笔舌论短长”,十分赏识,预料他日必成大器,写长诗赠柯庆文。柯述1049年任府学教谕,1056年登进士,先后任赣州县尉、吴兴知县、怀州太守、福建提刑、湖南运使,两度任福州太守,又被封龙图阁直学士。期间,他因维持治安和治理水利有方,宋神宗召对便殿,对其才干甚为嘉叹,特书写柯述之名于屏风以备忘。由于柯述任职期间为读书人做了大量好事,又其本人著述丰富,福州、泉州两地文庙都以柯述从祀其中,泉州文庙之旁还曾经建有纪念柯述的祠堂。尤其突出的是,1075年柯述奉命到漳州赈灾,救活饥民无数,两只喜鹊栖于柯述居住的传舍(招待所),柯述离漳时,许多百姓恋恋不舍,送行数十里,那两只喜鹊也飞翔相随不忍离去,人人称异,传为佳话。
柯氏堂号“瑞鹊传芳”,出自宋代名宦柯述的一段故事。《柯蔡氏族谱》中关于“南塘派”的记载:“祖自河南光州固始,从王审知人闽,而居泉州之元妙观西水沟巷,今呼柯厝巷即是。后晋天福元年(941),祖讳宝公,自水沟巷分居莆阳,其仍居泉州之观西者,历五代及北宋,至庆文公为泉州之望族。及南渡后,家道中微,始分散播迁。”其中说到“庆文公”,即柯述之父,天圣二年 (102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与端明殿学士蔡襄知交,蔡襄评他 “秘书多才晚未遇”。柯庆文有逑、述、迪、逞四子,柯逑和柯述、柯迪先后于嘉祐二年(1057)、嘉祐四年(1059)登科。柯述字仲常,文学出众,曾与弟柯迪寄文章与蔡襄,蔡襄作《送柯秘书三子归泉应诏诗》,赞赏其兄弟“海鹰上云出爪翼,天马历地无羁缰”。柯述登科后初任赣县尉,继升归安知县,善能缉盗安民,修水利以溉农田。宋神宗嘉叹其才,书姓名于屏间,擢为怀州知州。元祐、元符年间,两度知福州,修福州学宫、试院。历官至朝议大夫、龙图阁大学士。柯述先前在熙宁间(1068—1077)任漳州通判,赈饥有惠政,以致两只鹊鸟飞来他的官衙里搭巢。当柯述移居时,那鹊鸟竞随移到新的居处。后来柯述要离任归家,两只鹊鸟还随他飞翔十里,依依不舍。苏东坡特作《异鹊诗》记其事。诗日:“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是时鸟与鹊,巢觳可俯孥。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里人惊异端,野夫笑而嗟。云此方乳哺,甚畏鸢与蛇。手足之所及,二物不敢加。主人若可信,众鸟不我遐。故知中孚化,可及鱼与虾。柯侯古循吏,悃幅真无华。临漳所全活,数等江干沙。仁心格异族,双鸟栖其衙。但恨不能言,相对空楂楂。善恶以类应,古语良非夸。君看彼酷吏,所至号鬼车。”柯述仁民爱物、异鹊知感的事传到宋神宗处,神宗赞叹:“真瑞鹊堂”。柯氏遂世代以“瑞鹊传芳”为号。
柯姓源流:“吾族柯氏,历史悠远,根系西周,吴王嫡传,得姓鼻祖柯相王侯,封治柯山,郡受济阳,村之奎表。其曾孙柯卢,仰慕柯山,泛舟太湖,定姓为柯,肇开门楼,后人尊称卢公为柯氏始姐是也。”
关于网上有关我六房柯是陈友谅后裔的流传 ,本人做为南舜公第二十一世孙深感震惊,为了祖宗名誉特在家中将这6年中通过寻问全国各地宗亲与查证;各地六房柯谱志的资料整理出来 。虽不是特别完善,但为了祖宗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为了流传了700年的遥言不再继续遥下去,东海不才,希望用科学的方式去了解700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导致今天这样的流言蜚语。
1、陈友谅(1320—1363)思玉子 行三 建立大汉政权 网上认为他排行第三也可以称呼为陈山 认为陈山就是陈友谅 就是放在祠堂里供奉着的原因? 非也 是的我们六房柯祠堂里的确供奉陈山(又译陈圣)督督 但不是陈友谅 陈山是救海潮公而死 柯海潮公 名青 字恒白 生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武进士 宋仁宗授镇海都督大将军 陈山是海潮公副将 柯海潮公是大将军 在战场上陈山救了海潮公一命 自己被炮火烧死了 海潮公命人将陈山尸体抢回军营 陈山全身烧焦(所以神像是黑脸) 为了感谢陈三救命之恩 海潮公叫来随军画师 现场画了陈山遗容 放在祠堂内供奉 要后世子孙不可忘陈山之恩情 这就是为什么祠堂里陈山恩祖是黑脸的原因 由此可见两人相差三百年 根本不在一个朝代。
2)柯南舜、友谅六子逃江西瑞昌肇成,改柯姓称六房柯?本人翻阅大量资料得出一结论:六房柯不是南舜公所立,而是我祖伯原公所立。据湖北十堰光绪壬辰年续修《双甽柯氏族谱》甽溪公支下世称“六房柯”,光绪壬辰年续修《双甽柯氏族谱》甽溪公柯南舜十七代孙庠生柯光第所作《道光戊子续修族谱序》“史以纪事,谱以收族。体例各殊,传信则一。历考吾族前代家乘,溯源则远肇成公,衍派实近自双甽。故各郡皆奉双甽公为始迁一世祖。公诞元季,以笃孝闻。始迁瑞昌之洪二乡柯乐源,□流下十数里许,土名双甽口。家於斯,墓于斯,庙亦于斯。人以地显,地以人灵,因号双甽居士。生子三伯祖、伯文、伯原。我(伯原公)生子六永宝、永寿、永隆、永华、永琛、永宁,再传而孙得三十(有六),又传而曾孙百二十有奇。一时兴武冶间,棋布星罗皆□□□宗本支一脉也。而“六房”之名从此始。而吾族于是乎始□□□。人不可以忘本,而事宜于徵信。自甽溪‘公递传以至余□□十有七世耳。卒葬庐墓确有可据,而户口蕃衍已近五六。盈□□□,非有谱以收之几何不秦人越人视之也。前此乾隆甲辰□□□祖州庠生瑞勋等曾集双甽本支合修之,越今四十余年,□633;□又倍增于前矣。我族人虑其涣而难稽远而愈疏也,亟(需)续修之任,仍仿甲辰就例断自甽溪祖为一世,于双甽以上皆从略,双甽以下则必详。此亦遵国史,传信礼而笃亲,亲之□。谱成,诸族长嘱余序,余何叙?质言之,以并诸首俾后起者。(盖取)双甽源深以无忘,敦宗睦族之义也。庻无负前人厚忘也。详细记述了六房柯一词的由来。
始迁祖甽溪公,讳南舜,字德元,居双甽溪之南,因号甽溪居士。自德陵公十传之士璋公,生子四。公行二,孝出天性,笃学立诚。娶武宁洞口刘安女,生子三,伯祖、伯文、伯原其甫生,伯祖、伯文二公时也,适红巾贼起,吴楚大乱。元至正壬辰春,贼势愈张。我公携家属远迁以避。越九年庚子乃反里。斯时也,室宇无存,燕巢林木。我德陵公支下幸留未散者公及南仲南贵数人而已。爰筑室双甽之遗址以居焉。及至正癸卯,我原公诞岁也,氏伪汉尚空,国围洪都,凡三阅月兵荒交迫,工贾不通,而明太祖初定江西未覩太平,我公已谢世矣。昔王赤山叙我谱曰:元末之乱,江州之域兵革尤惨,靡有孓遗。柯之族不绝如线,纪其实也。今日者,双甽西流百余里之内,凡十大家族,皆以元末兵戈孓遗一线为始祖。而我公枝叶繁衍较他族 为特甚,佳城之荫与厚德之报与后人其永念之。(引自光绪壬辰年续修《双甽柯氏族谱》)。从上可以看出 吴楚大乱 红巾贼起(陈友谅的军队是红巾兵团 试问谁会喊自己父亲为贼?) 南舜公为辟战祸 携家人远走他乡 九年后返回(越九年庚子乃返里) 房屋以毁(室宇无存)我德陵公支下幸存下来未走散的只有南舜 南仲 南贵数人而己 几人合力重新在老屋基建房居住(爱筑室双畈之遗址己居焉) 我祖伯原公生六子 六子再生六(孙子34人)再传曾孙132人 这些子孙然后到处迁移 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一时兴武冶间 棋布星罗)这才是六房的开始(六房由此始)所以六房不是南舜公所立 而是伯原公立 伯原公尊自己父亲为六房一世祖。
尊老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 宗族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也是一项永远完成不了的事业。多少前辈为了后世子孙能够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他们前赴后继 为了家族的事业无私奉献 这种精神是值的我们学习的
家族学问博大精深 涉及文学 历史 哲学 地理 政治 等等各方面 东海在这六年中通过研究家族学 受益匪浅 也感受到家族学里面的无穷魅力
然而历朝历代中 那些枉固事实根据 将自己家族谱攀上皇亲国戚 王侯将相者比比皆是 他们以此来炫耀自己家族的显赫家世 恕不知其实这是对自己祖宗的侮辱 这种行径实属不敬不孝。
我祖南舜公 生於斯 墓于斯 他跟陈友谅是没有任何关连的 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各理事 各监事 与各位热爱宗族事业的宗亲们 我们不应以宗族事业来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 要以服务宗亲为荣 夜郎自大为耻 让尊老敬祖这一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作者:南舜公第二十一世孙 柯东海(尊普)
2019年6月6日回老家过端午,同时也是父亲的周年祭。晚饭后散步期间遇一老者,年龄75左右,精神好、但耳朵不好使。与他交谈需配合四肢语言方可勉强之。
开始我称之为前辈,后来说起父亲与柯姓,原来他和我是同辈。老者叫我喊他哥哥,同时他向我念起一段流传当地柯姓与陈姓民间顺口溜段子:柯陈二姓是一家,不开亲,开亲绝子灭孙。
当我问老哥哥是为什么时,他说是祖辈流传下来的他也不知道。后来我也打听过重庆市(原四川省)云阳县新津乡太胜村柯姓老族人,柯姓祖上也曾听说过此顺口溜。
或许很久很久以前,柯姓与陈姓的渊源?又或许此渊源非彼渊源。传说需考证,或就让他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中吧。
寻根溯祖,柯家营的柯姓源于柯氏乐源成公十四世孙德和公,德和公乃我柯家营世系始祖,十五世长公于元朝初期由江西瑞昌迁湖北黄州府。十八世永兴公、永二公、永三公,永二公迁汉阳府(今汉川、蔡甸、汉南、仙桃部分地区),永三公未详。二十二世舜公、禹公、益公。舜公生二子,长子名柯贤,次子柯晁(晁公为红安柯氏始迁祖,堂号因笃堂),舜公随长子由江西临川迁黄冈。禹公迁德安府(今安陆、随州、孝感、大悟、广水部分地区),益公迁光州固始息县(今河南信阳息县)。二十三世贤公以军职自江西临川迁黄州府,这就是后世柯氏谱系中的军籍德和公派系之说由来。二十六世五子公、达公,兄弟二人在明宣德年间由黄州府迁武昌府樊湖长港(贤公黄州卫军屯地)今柯家营,五子公乃我柯家营立业之祖。达公子孙后又迁四川清巷口改姓何(今四川广安)。
柯家营自五子公立业历数十代,五百余年,人丁兴旺,子孙繁荫,现有人口2000余人,为鄂州市第二大柯姓村庄。柯家营分为东庄;西份;中份。
德和公后裔外迁明细:
一、德和公支系
1、18世永二公迁汉阳府(今汉川、蔡甸、汉南、仙桃部分地区),永三公未详。
2、22世禹公迁德安府(今安陆、随州、孝感、大悟、广水部分地区)
益公迁光州固始息县(今河南信阳息县)。
3、23世晁公以禀生身份立家,以兄柯贤军务烦劳不堪目击为由,自黄州府迁至黄冈县北中和乡傅家田,即今红安县八里镇大河畈柯家田一带定居,柯晁为红安柯姓的始迁祖。
4、26世五子公、达公,兄弟二人在明宣德年间由黄州府迁武昌府樊湖长港(贤公黄州卫军屯地)今柯家营。达公子孙后又迁四川清巷口改姓何(今四川广安)。
二、德和公十六世廷芳公仲柏子樊川公支系
1、38世运祥、发、恒三公乾隆年间由武昌府柯家林外迁陕西宁陕厅庙沟(今陕
西安康市)。
三、德和公十六世廷璋公仲材子近三公支系
1、37世祖佑公乾隆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迁河南丁子关(今河南南阳市邓州市)。
四、德和公十六世廷璋公仲桥子鸿公支系
1、35世正廷公乾隆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迁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
2、36世昌近公乾隆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迁四川(具体地址不详)。
3、36世昌文公乾隆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迁河南金紫关(今河南南阳市淅川县)。
四、德和公十六世廷璋公仲桥子美公支系
1、35世正邦公乾隆年间携三子昌玉、琏、瑚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俱迁陕西镇安县东乡金井河江陵赛瓦房口乾沟。
2、35世正坤公乾隆年间携三子昌孝、友、睦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俱迁房县(今湖北十堰市房县)。
3、35世正德、正寅兄弟二公乾隆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迁四川(具体地址不详)。
4、36世昌星公乾隆年间携六子世益、杨、学、福、重、曰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俱迁陕西镇安县东乡金井河江陵赛瓦房口乾沟。
5、36世昌云乾隆年间携五子世堂、启、祥、源、礼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俱迁陕西镇安县东乡金井河江陵赛瓦房口乾沟。
6、37世世甲公嘉庆年间携子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迁四川(具体地址不详)。
7、37世 世袭公嘉庆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8、38世 运山公道光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9、38世 运顺公道光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10、38世 运富公咸丰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11、38世 运兴公同治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12、38世 运龙公同治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13、38世 运久公道光年间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14、39世 显燕公同治年间携子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不详。
15、42世 亨达携二子在解放初期由武昌府冶邑金山堡暖水咀外迁四川不详。
此族谱壁山柯愈成收藏有复印版
亨公(1615年),南舜公的九代孙,于顺治12年丁未岁(1655年)由湖北省麻城县回到重庆市璧山区复业,育有五个儿子。
本支用的族谱是南舜公族谱,但有字更改:如“南伯永兴”中的“兴”改为“应”;“本日柯正”中的“柯正”改为“嘉维”;“宗启家祥”改为“亨廷文以”;“瑞隆道进”中的“隆”改为“龙”;“华肇万康”中的“万”改为“安”,除此而外与南舜公族谱(称双圳)一样。
重庆壁山县柯氏家谱、重庆云阳县柯氏瑞祯公支系家谱字辈。
“壁山家谱”的“宗启家详”字辈与双甽派“享廷文以”为同字辈。
“云阳家谱”的“益大洪昌”字辈与双甽派“益大愈昌”为同字辈。
柯 姓 源 头 1、源于黄帝,出自姬姓,始于西周,乃周太王姬亶父次子仲雍之后,西周吴国十世王柯卢后裔。与周姓吴姓蔡姓等为同一族系。 《广韵歌》、《姓苑》有相同的记载:“柯,姓。吴公子柯卢之后。”山东汶上县《姬氏志》介绍:“柯姓,系出洛阳郡,吴仲雍五代孙柯相之后。” 2、源于炎帝神农氏,出自姜姓,为姜太公子牙嫡系子孙。 《路史》:“齐太公后有柯氏”。 3、源于春秋战国地名。《姓氏寻源》:“郑有柯陵、卫亦有柯,或以地为氏。” 4、源于少数民族。北魏鲜卑族有柯拔氏,鲜卑族入中原后柯拔氏改姓柯,其后世子孙称柯氏;古代西羌人有柯姓,其后代子孙亦称柯氏;裕固族卡勒嘎尔氏,汉姓为柯;维吾尔族仿汉姓,取本名第一个字母为姓,有柯姓;今满、彝等民族均有柯姓。《魏书官氏志》:“柯拔氏改为柯姓”;《姓氏考略》:“羌及鲜卑俱有柯姓”。 据传历史上亦有蔡姓、陈姓、辛姓后人因故中途改入柯姓,其时柯姓已广布各地,改入者只是归依某支柯姓,故不能作为柯姓源头。 六大房柯姓源流 六大房柯姓源于黄帝,出自周朝姬姓,始于西周,乃周太王姬亶父次子仲雍之后,西周吴国十世王柯卢后裔。是柯氏的主要群体。 周朝姬氏乃公孙轩辕黄帝后裔。 姬氏先祖西伯君主周太王姬亶父生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周太王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后称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昌,太伯与仲雍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岐山之地)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仲雍传子季简,季简传子叔达,叔达传子周章。周文王姬昌之子武王姬发灭商后封周章为吴王,勾吴遂改国号为吴。 周章传子熊遂,熊遂传子相。后来周共王会诸侯于柯山,姬相同与其会,指山为姓,故号柯相。柯相传子疆鸠夷,疆鸠夷传子馀桥疑吾,馀桥疑吾传子伯虏,伯卢正式立柯为姓,后裔遂遵之。柯相为柯姓得姓始祖,柯卢乃柯氏立姓始祖。 自柯卢公定姓以后,历三千余年,传百十余世,人文蔚起,遍布中华大地,传62世至柯成公。 柯成公字德修,号乐源,生手唐德宗元贞二十年甲申(804)十月十二日亥时。唐末僖宗时为避黄巢之乱,由安徽旌德县梅里村迁洪州(南昌)九江。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复迁兴国乐源(今江西瑞昌乐园乡)大泥坑,繁衍本支大族。成公为吴、楚及川、陕、云、贵、甘、闽(莆田)等广大地区柯氏之始祖。 成公生子满、平。 柯满公,成公长子。生子怀裕,随子入闽莆田,为福建莆田柯氏始祖。 柯平公生子颖,颖公生子昶,昶公生子祖,祖公生子光,光公生子嵩。 嵩公为六大房立房之始祖。嵩公生二子:杰、彻 嵩公长子杰生四子:週、衡、廉、准 衡公生子:伦 伦生二子:思陵、思洪 思陵公生二子:文宏、文安。文宏公房下呼为长房,文安公房下呼为二房。 思洪公生二子:文运、文和。文运公房下呼为三房;文和公呼为 四房,远迁福建海盐县,另修有谱。 嵩公次子彻生子:管 管公生子睽,睽公生子四,四公生子延,延公生子仁鉴。 仁鉴公生四子:德陵、德勉、德秀、德和 仁鉴公长子德陵,字上高,行13,生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癸酉,为云山派(五房)、双甽派(六房)始基之祖。娶刘氏,生三子:勃、珉、惠。 勃公生子康,康公生子通,通公生子立,立公生子寿,寿公生子辅,辅公生子能,能公生子盟,盟公生子士璋。 士璋公生四子:南仲、南舜、南禹、南汤。 长子南仲公立五房,因南仲公葬于云山,后世亦称“云山派”。 次子南舜公立六房,因南舜公葬于双甽口,后世亦称“双甽派”。 南舜公于元末明初避居黄塘,娶妣刘氏十三娘,生三子:伯祖、 伯文、伯原。殁,葬双甽口,至今呼为天葬坟(今江西省瑞昌市乐园乡境内)。 伯祖公迁居武宁洞口芦田,娶卢氏,生三子:永文、永宗、永轩。其后裔有守祖者,有迁兴邑麻石林、皂炉下、南城及鄢山干田湖者,有迁彭泽、青阳、西蜀者,枝叶繁茂。 伯文公祖居华家山头,娶华氏,生子永彦。后携子永彦迁江夏山坡驿(今武汉江夏区山坡镇)长仑岭(大屋柯),裔孙分居六庄,称柯六庄。复迁四川重庆府碧山县,娶妣生六子,号甲族。 伯原公定居肇陈(今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娶妣王氏四娘,生六子:永宝、永寿、永隆、永华、永琛、永霖。永隆公时,家声日振,置田千有余亩,构巨宅,凡八门,分六爨而居,里人改呼肇陈为八门。此六房祖居之地也(今江西省瑞昌市肇陈、洪一、乐园三乡镇和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一带)。 仁鉴公次子德勉生二子:捷、二五 捷公生二子:敦仁、宣义 敦仁公生三子:居中、又中、镖中 宣义生子:正中 正中生子二:震远、彦远 鉴公四子德和公迁黄冈,今武昌九十里长港柯氏,以德和公为始祖,与德勉公支下共修有谱。 六大房柯姓各房字辈派序 说明: 1、本字辈派序从柯卢公62世孙柯成公开始为1世(六大房立房始祖嵩公为卢公68世孙、成公7世孙)。 2、先代世次没有字辈派行,是以先人之名或字排列而来。各房派行既有不同,也有分合现象。 3、在柯姓中有两支不同的四房,一为嵩公长子杰公后人文和门下,一为嵩公次子彻公后人德勉、德和门下。 4、长、二、三、四房从第44世“善”字辈开始并派。 5、包括六大房在内的柯氏各支系从52世开始合谱,52世字辈即为“合”。 长房派序伦次: 成平颖昶祖光嵩(1—7世) 杰衡伦(8—10世)思文安德行三彦仲文宗从朝卿均士尚益克纪孟(11—30世) 儒(惟仕)邦(之维)清(腾本)时(自之) 洪(良在)愈(希修)胜(清其)际(奕发) 世(柏宗)永(亭绪)传(亨承)美(祥绍) 于(远)善(受)有(锡)常(应)其(元)年(昌)泽(观)衍(光) 典合(31-52世)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二房派序伦次: 成平颖昶祖光嵩(1—7世) 杰衡伦(8—10世)思文安德千十万茂庭英和继孟仲贵万大广凤可(11—30世)兆国泰必 崇德遐昌 柏亭亨美 于善有常 其年泽衍 典合(31-52世)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三房派序伦次: 成平颖昶祖光嵩(1—7世)杰衡伦(8—10世)思文安德仁国彦诚云文德伯真震子兴闻惟成俊(11—30世)万(仕锡)邦(维冠)清(本鸿)时(之玺) 洪(在学)愈(修方)胜(其以)际(发为)世(柏宗邦)永(亭绪之)传(亨承宝)美(绍思) 于(远载)善(受用)有(锡光)常(应承)其(元家)年(昌)泽(观)衍(光) 典合(31-52世)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四房(德勉、德和)派序伦次: 成平颖昶祖光嵩(1—7世) 彻管睽四延仁(8—13世)德捷(长)敦(宣)中(十)远(永)公(廿)文(国)维应(益)士(贤)卿(保)英(原)昌(达)尚(忠)富(敬)贵(廷)荣(仲)(14—30世)茂(钦)春(尚)永(宗)(天) 元(基)增(正)世运显耀锡亨长(于)善有常其年泽衍典合(15-52世)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五房派序伦次: 成平颖昶祖光嵩(1—7世) 彻管睽四延仁(8—13世)德伯康通立寿辅能盟士(14—23世)南伯柯世文本鸾凤天逢士材先周世席万文三(正)开先德光 明肇业芳 将合(15-52世)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六房派序伦次: 成平颖昶祖光嵩(1—7世)彻管睽四延仁(8—13世)德伯康通立寿辅能盟士(14—23世)南伯永兴 本日柯正 宗启家祥 瑞隆道进 益大愈昌 尊贤希圣 长发方将 (以下为合谱前后的新旧谱) 旧谱: 以肇万康 恢宏先志 世履其光 泽垂奕禩 悠久弥彰 根深培植 笃厚伦常 慎修惇叙 雍睦传扬 惟思典型 继述宜敬 用昭孝慈 体全忠信 文治时新 武功克定 甲第连登 于斯为盛 代远源同 善有余庆 新谱:(将)合(24-52世)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福建莆田柯满公支下字辈派序 以柯卢公62世孙柯成公为1世:成满怀盛殊伯(青)泽(述)大元英雄豪俊德贤良千荣枝茂奕叶芬芳通达明朝彦(忠)泮(淮澄)(1--30世)应以仕廷(天) 逢(元)增(正)世运 显耀锡亨 于善有常 其年泽衍 典合谱扬 嗣珍理哲 人怀义匡 兰桂蔚起 堂献近煌 代育奇才 同焕奎章 根深培植 唯择俦良 恢宏先训 丕振序纲 慎著惇叙 吉肇宁旺 部分柯氏家谱目录: 浙江钱塘柯氏家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藏台湾。 浙江黄岩柯氏宗谱八卷,家集五卷,柯骅威、柯逵修纂,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藏浙江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徽州新安柯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柯立功总理,胡祥木编纂,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藏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绩溪县文物管理局(有二部)。 安徽怀宁柯氏宗谱十二卷,柯仁廉等修,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安徽贵池峡川柯氏族谱不分卷,柯一泉纂修,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贵池峡川柯氏宗谱五十四卷,柯云开等辑,民国十六年(公元 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藏江苏省南京市图书馆。 福建福州长乐柯氏家谱不分卷,柯彭年、柯鸿年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藏吉林大学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上饶柯氏支谱四卷,首一卷,柯凌云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瑞鹊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卷首。现藏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柯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瑞鹊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十三卷。现藏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龙津柯氏宗谱卷,柯祖荫等重修,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十册 ,现藏吉林大学图书馆。 九江双甽柯氏宗谱,不分卷,首二卷,柯方坚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垂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藏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北双甽柯氏族谱,不分卷,柯益增等修,民国三年(1914)茗山溍局垂远堂刊本 ,现藏北京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 湖北新洲柯氏宗谱,二卷,首二卷,清光绪二十八年柯祖托,柯祖怀等创修,民国柯绪鹏,柯光鉴续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现藏湖北新洲县红旗乡施庙村。 湖南湘阴柯氏族谱,五卷,首一卷 清同治五年(1866)刻本,现藏湖南图书馆(存卷首)。 福建同安霞岐柯氏族谱,不分卷,原修於清乾隆三十七年,著者柯寅,续修著待考,清光绪年间手写本。现藏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济阳柯氏宗谱,(明)柯明经庄修;(清)宗亮第八次续修 Ke.1 清乾隆44年新修本 1册 复印本 现藏福建泉州图书馆。 柯氏族谱,柯季友撰,1868年漳浦金浦柯季友重修铅印本 Ke.2 复印本 1册 泉州图 武荣柯氏族谱,(明)佚名修 (清)柯焕登重修 Ke.3 清同治7年刻本 8册 泉州图 狮美柯氏顶厝份家谱,(清)佚名修 Ke.4 民国25年续修本抄本 1册 泉州图 南塘柯氏相公二房分派台舍家谱牒,(明)佚名修 Ke.5 (清)柯千瑞续修,清同治13年续修抄本 1册 泉州图 南塘柯氏支分花宅三滨塘公派家谱,(明)佚名修 Ke.6 清柯子清续修,清光绪23年抄本 1册 泉州图 南塘柯氏族谱盘山房,(明)佚名修,(清)佚名续修 Ke.7 清光绪4年续抄本 1册 泉州图 霞歧柯氏族谱,同安西柯霞岐重修 Ke.8 族谱编委会编印,1995年 1册 ,泉州图 同安梧侣柯氏族谱,同安梧侣村重修族谱理事会编印 Ke.9 1996年月10月 1册 泉州图 上郭柯氏东升公长房谱,(明)佚名修 Ke.10 (清)佚名续修,清光绪23年抄本 1册 泉州图 济阳柯氏宗谱(翁家洋派),佚名修--1994年 Ke.11 雕刻本复印本
“六房柯”有着许多的传说,种种传说难知实虚。 水有源头木有本,吾族历史源远流长。西周吴国第七代王柯相,会诸侯于柯山,因山得名;十代王柯卢公尊曾祖父之名,以名定姓,后裔遂遵之。自柯卢公定姓以来,历三千余年,传百十余世,人文蔚起,遍布中华大地。至62世柯成公(字德修号乐源),于唐末从安徽旌德县梅里村,避黄巢之乱,转徙大江南北,于唐光启二年(公元886)迁江西瑞昌大泥坑,繁衍本支大族。传七世嵩公,生二子:杰、彻。杰公生二子:思陵、思洪。思陵公生二子:文宏、文安。文宏公房下呼为长房,文安公房下呼为二房。思洪公生二子:文运、文和。文运公房下呼为三房,文和公远迁福建海盐县(不详)。嵩公次子彻,传五世仁鉴。仁鉴公生四子:德陵、德勉、德秀、德和,至今四公派下共称四房。吾祖德陵公居大店,传十世至士璋公。士璋公生四子:德玉字南尧、德元字南舜、德成字南禹、德禄字南汤。南舜公后世称六房。 南舜公于元末明初之乱,避居黄塘,娶妣刘氏十三娘,生三子:伯祖、伯文、伯原。殁,葬双圳口,至今呼为天葬坟(今江西省瑞昌市乐园乡境内)。伯祖公迁居武宁洞口芦田,娶卢氏,生三子:永文、永宗、永轩。其后裔有守祖者,有迁兴邑麻石林、皂炉下、南城及鄢山干田湖者,有迁彭泽、青阳、西蜀者,枝叶繁茂。伯文公祖居华家山头,娶华氏,生子永彦。后携子永彦迁江夏山坡驿(今武汉江夏区山坡镇)长仑岭(大屋柯),裔孙分居六庄,称柯六庄。复迁四川重庆府碧山县,娶妣生六子,号甲族。吾祖伯原公定居肇陈(今江西省瑞昌市肇陈镇),娶妣王氏四娘,生六子:永宝、永寿、永隆、永华、永琛、永霖。永隆公时,家声日振,置田千有余亩,构巨宅,凡八门,分六爨而居里人改呼肇陈为八门。此六房祖居之地也。(今江西省瑞昌市肇陈、洪一、乐园三乡镇和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一带)。
柯氏宗族家谱上线,欢迎各宗亲自由编写。